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保障基本生活物资的供给及价格平稳,成了抗“疫”中的关键一环。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落实地方“菜篮子”“米袋子”负责制,加强粮油菜和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依法查处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而在地方层面,31个省份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民众的“菜篮子”“米袋子”。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稳定蔬菜、猪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十分重要。一方面,满足百姓正常的生活需要,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不要出现由于物资短缺导致的抢购现象,有利于减少疫情期间民众的外出频率,同时也能稳定民心;另一方面,通过稳定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可以防止CPI走高,减轻货币政策的压力。
“如果CPI走高的话,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产生掣肘,所以保持物价稳定十分重要。”杨德龙分析称。
那么,目前,对于百姓生活必需品保供应、稳价格的措施效果如何?民众对于目前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及价格情况有何看法?对此,记者采访了身边的消费者。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一家家乐福超市里,《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与上周相比,顾客人数已经明显增多。
在进行了佩戴口罩确认和测量体温等检查后,记者进入到了卖场。
卖场内,在包装食品区的部分货架出现了较大的空缺。在场的理货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以来,有部分货品出现了缺货的现象,主要是由于顾客短时间内大量囤货,以及供货等问题造成的。当记者问及何时能够补货时,该理货员表示“没有办法知晓确切的恢复时间”。
与包装食品区形成对比的是,鲜菜和粮油区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与上周相比,蔬菜种类明显丰富多了。
一名正在码放蔬菜的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近段时间选购新鲜蔬菜的消费者明显比前几日多了,但是目前超市蔬菜方面的库存依然充足。
“蔬菜特别是叶菜存放的时间较短,消费者的购买量并不大,再加上最近供货明显充足了许多,价格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该工作人员说道。
正在选购蔬菜的刘先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以来,自己基本一周会来采购一次生活必需品,主要以菜、肉和蛋为主。
“北京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做的很到位,价格和此前相比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变化。”他说。
在排队称重的队伍中,《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前来超市买菜的消费者以年轻人为主,虽然购买的蔬菜种类比较丰富,但数量并不多。
随后,记者来到了附近的便民菜店,几名年纪较大的消费者正在店内挑选商品。
“来店里买菜的基本都是同一小区内的居民,由于小区内老年人居多,顾客也以他们为主。”店主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大部分老年人对菜价都比较敏感,一旦涨价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出售,造成存货堆积、变质,加上最近蔬菜供应价格并没有太大的上涨,近段时间店内菜价也不会上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北京的蔬菜及粮油价格并没有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供给也十分充足。那么同样作为流动人口比例较大的城市,深圳市的生活必需品供应及价格情况如何呢?
家住深圳的张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为主的城市,目前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慢慢复工,市内的人流量在逐渐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在增长。见习记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