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官方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加之上周末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提过将“适时适度调整存款基准利率”,市场关于存款基准利率是否该下调再起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机构分析人士呼吁存款利率降息宜早不宜迟。
呼吁尽早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理由,本质上是从维护银行利差的角度出发。自LPR(贷款基础利率)改革以来,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呈现不对称的“单边降息”趋势,即在LPR下调带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的同时,负债端成本因存款基准利率不动而存在较大刚性。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利率变动的错位,一方面会压缩银行利差,银行可能会为了寻求贷款收益高回报而放松风控要求;另一方面,负债端成本的易上难下,阻碍了银行进一步下调贷款端利率的动力,不利于实现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政策目标。
但是,相比于贷款利率的调整,存款利率的变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某种意义上讲,目前仍保留的存款基准利率所代表的货币政策导向意义比LPR更鲜明。一旦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其所释放的政策宽松信号要强于LPR降息。自LPR改革以来,1年期LPR较改革前下降26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较改革前只下降10个基点。而存贷款基准利率通常单次调整幅度为25个基点,若下调一次存款基准利率,其所释放的货币政策信号是否还算得上“稳健”呢?
在海外越来越多国家进入负利率的环境下,我国央行多次明确要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当前,我国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0%,为该制度建立以来最低水平,而1月CPI已达5.4%,这使得央行在降低存款端利率方面必会慎之又慎,避免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短期内是否该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反映了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对银行来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面临着净息差压缩的挑战,各国银行都会倒逼自己转变经营模式,一些优秀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净息差不降反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银行业也需补上这一课,更何况,我国银行业当前的净息差水平仍处于国际中等水平,高于亚洲银行业,当前贷款端利率的下行并未对整体造成显著的实质性压力。而且,在当前需要共克时艰之际,正如央行所说,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适当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畅通经济金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