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日,每天到店购物的消费者数量,比前几日稍微多了一点,但是依然达不到以前的客流量。”一位便利店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疫情持续期间,为避免进一步扩散,国内居民出行受到限制,对于日用品零售行业的中小型连锁便利店而言,影响可见一斑。
据该负责人介绍,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阶段,便利店被关停了一段时间,虽然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已经恢复了营业,但是由于周围商铺、办公楼人员较少,居民外出不便等问题,每天的线下客流量仍然不多。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零售企业这一次受疫情冲击比较深,即使是部分企业已经试水电商销售,但销售额占总量的比例仍然是非常低的。
“对商贸零售来说,部分消费在疫情结束后,可能会有报复性的反弹,但是总体来说,总量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有不少消费是不会再恢复的。”夏风光说道。
据艾瑞咨询对居民外出情况的调研统计,疫情持续的这段时间,2-3天外出一次的人群占比总数为33.8%,4-5天外出一次的人群占比30.2%,几乎没有外出过的人群占比达15.8%,同时,外出原因大部分以购买生活必需品为主。
线下客流量的下滑,对线下实体零售企业的经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据统计,在调查的995个中小企业样本中,收入下滑超过50%的占比达29.6%,下滑在20%-50%区间的占比达28.5%,同时,由于信贷方面不占优势及刚性成本(如人工、水电、店面)的持续,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
对此,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中小零售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较低,疫情下经营活动长时间停摆或受冲击,资金压力很大,部分企业会面临倒闭破产局面。
“从政府的角度讲,为了帮助中小零售企业渡过难关,需要尽快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避免抽贷限贷行为,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快帮助和落实零售企业恢复营业。”袁华明进一步表示,中小零售企业主体,也要主动和政府及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应享尽享相关政策支持,同时,要减少不必要开支甚至阶段性减薪,加快存货周转,回笼现金,也可以和上下游、股东方等进行协商,达成可能的缓解流动性举措。
上述便利店负责人表示,为节约门店的人员成本,早在前几年就已经使用了自助结账系统,顾客在挑选完商品后,自行扫描条形码和二维码进行支付,一个门店起码可以减少一名工作人员成本。
在谈及线上业务时,该负责人称,便利店线上业务开展较早,疫情期间的效果显著,用户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上,找到附近的门店,下单、确认订单信息、付款后,就可以在家等候配送,不仅促进了对病毒的隔离,对于疫情期间的维持店内正常经营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对此,开源证券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疫情将推动线下实体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袁华明则表示,疫情会进一步推动线上零售的发展,中小零售企业要积极调整顺应潮流。
“过去几年线上市场对线下实体零售业已形成了冲击,这次疫情应该会进一步推动线上市场发展,对线下形成更大冲击,线下零售企业要主动调整来适应这个趋势。2003年的非典疫情加快了电商的发展,这次疫情应该也会推动商超行业转型和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中小零售企业会被淘汰或整合,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进一步凸显。”袁华明说。见习记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