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出炉,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了更加具象的反映。为应对疫情冲击,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系列“抗疫”措施,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及降息。政策的目标具有一致性,但各项政策出台与措施推进过程中,仍有一个重要问题亟待明确:本年度GDP增速目标究竟该如何确定?这一目标若是含糊不清,必然掣肘宏观政策效力。兼顾各方工作,制定合理目标,让增长目标更具弹性是必然之举。
疫情对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季度已成定数的负增长,让公众对经济增速有了更加理性的预期。在具体目标迟迟未能确定的情况下,考虑到现实情况,为让宏观政策有更大的自由度去相机决策,不设增长目标的观点也频频出现。这其中有诸多考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避免过高的稳增长目标压力“绑架”宏观政策。而且,短期内过大力度的政策刺激,容易造成资源错配。
但是,不设GDP增速目标,意味着一个几乎是最重要的衡量发展水平的指标缺失。这将导致一系列相关指标无法确定,各省市的经济工作也会失去重要参考。此外,如果失去经济增速这一“底线”的约束,一些风险可能会加速暴露,对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对于GDP这一指标绝不可轻言“抛弃”。
那么,既然经济增速放缓已是普遍预期,在原来基础上适当调低,也是符合现实的选择。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经济的影响无法预测,但一季度表现给出了一个极端情况下的参考。海外疫情、国内防控、复工复产等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决定了今年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有四平八稳的衡量方法。过去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失效的,需要更加灵活的方式去监控和引导,这也决定了目标的设定需要更加具有弹性。
更具弹性的目标,可从固定数值转变为增长区间。区间的设定,意味着不同的政策部门在决策时更有灵活性,也有助于各省份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各项工作,也意味着政策发力方向能够更加多元,更加偏向结构转型和就业、民生等领域。这也是近期高层会议中频频提及的重点方向。记者 王君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