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出门消费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城市都在发放各式各样的消费券,但绝大多数的消费券都是以刺激实体消费为主,希望市民走出家门,支持实体消费。
消费券刺激效应明显
那么,在消费券的刺激下,购物中心等商业市场的恢复情况如何?以深圳市场为例,记者在东门茂业百货奥特莱斯、福田深业上城和园岭沃尔玛看到,周末相关购物中心的人流已经有所恢复,特别是采取相关的打折促销活动之后,人流回暖相对明显,但多位服装商铺店主告诉记者,还是难以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出来逛街。相反,食品类市场的人流恢复情况相对较好。有商家表示,的确有不少市民使用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前来购物。
仲量联行发布华南区房地产市场2020年一季度回顾及展望报告指出,由于疫情原因,深圳市场的不同类别消费品分化明显,服装鞋帽类增速大跌转负,而粮油食品、饮料类和中西医药类维持了正增长。而由于疫情原因,一些运营能力欠佳、同质化严重的购物中心销售收入受到挑战,租金水平与营运能力不匹配的购物中心也出现较多关店现象。
美团副总裁、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出台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的政策措施,消费券是为数不多能够在短期内见效的政策选择。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明显好转,促进消费、稳定经济成为政策重心,消费复苏的刺激政策还会逐步展开,预计消费券的发放周期将持续全年,并可能在五一假期、国庆假期等节日期间出现高潮。
买菜行为正在重塑
一边是消费券,一边则是大家经常在手机看到的优惠券。说起粮油食品、饮料类等消费品,在疫情比较严峻的时期,大家都只能呆在家中,朴朴、每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在此次疫情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即便有发达的物流系统与门户科技网站,但日常的采买活动是通过线下的实体市场或者门店来完成。而这场疫情,却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连我爸妈都学会在手机上买菜,也真是神奇。”家住深圳南山的陈小姐是一名外企员工,她经常在生鲜APP买菜,因为工作实在太忙。疫情期间,她回到南山的家中发现,父母也学会了用手机买菜。
其实,从垂直生鲜B2C电商平台,到生鲜O2O,再到如今的生鲜前置仓、社区团购、店仓一体和社区生鲜店,不难发现,近两年的生鲜创新模式异常活跃,相关公司也获得资本的青睐,腾讯等巨头也纷纷在背后站台。此外,线上纯前置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以朴朴超市为例,创业一开始就看准了生鲜快消到家的趋势,在福州、厦门的订单密度甚至远超盒马。
凯度咨询预计,2020年,生鲜、快消品及医药品类在O2O上的销售额至少翻倍,2020年果蔬生鲜份额增长率为179%,快消品份额增长率为130%。相比之下,餐饮外卖类的增长率只有39%。
不过,基于短期内盈利模式难以跑通的现实情况,去年下半年起生鲜融资大环境已遇冷,虽为赛道内的明星玩家,当前也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记者还发现,这些生鲜APP类的创业公司在就业市场上开出的招聘条件并不低,例如朴朴在深圳南山区招聘生鲜超市配送员,开出6400至12500元的薪酬。
生鲜玩家直面盈利问题
“现在可以出门了,父母也开始出去买菜,不过他们学会了货比三家,看APP上还有没有优惠券,够不够实惠。”陈小姐告诉记者。
可以预见,在疫情缓和甚至结束之后,不少曾经忠实的市场采购人士将会“叛变”,拥抱更方便快捷的线上采购,当然也会有一些人选择回归实体消费。那么,是不是继续用大量的优惠券来留住消费者?在后疫情时代,这些生鲜APP该如何发展?
毅达资本合伙人厉永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疫情之后,用户对远程买菜、线上下菜的需求量提升很多,普遍接受了这样的方式,就算疫情逐渐稳定,通过线上买的人比疫情之前还要多,而且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购物方式,如果体验感一直能维持好,比如新鲜蔬菜没有坏,禽类肉类品质有保障,留存率还是比较高的。
他以被投企业食行生鲜为例,目前苏州,上海,无锡三个城市已经运行,具体通过冷柜投放小区的模式,类似丰巢快递柜,用户提前一天下单,中央厨房完成配送。虽然是重资产,平摊到每单的成本很低,远低于送货上门,单个城市也能做到盈利,需要解决的是冷柜的密度问题。在春节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基本都是线上爆单,在生产和配送端,需求的暴增也引入了共享员工来增加人力,相较于到家配送的模式,食行这种小区冷柜自提的无接触配送模式不仅更符合顾客需求,也是效率更高的方式。随着疫情稳定,而且普遍进入了气温高的季节,蔬菜和肉容易变质,有冷柜的优势也会更加明显。有的卖菜平台没有冷链的配送,温度不是很高的时候没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面临这方面的挑战。
而线下消费券的推送对这些平台影响有限,因为主要是餐饮等满减券,体验完了没有二次消费的冲动,买菜这样刚性高频消费的行为,一周三次比较正常,习惯用了之后会继续用,也能增强用户的粘性。
也有投资人表示,类似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未来建仓、配送、人力运营等成本仍然需要考虑。互联网民生企业的存在还极大地依赖线下产业的辅助——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加持,因此,在投资线上产业的同时,不妨另辟蹊径,思考线下实体的破局方式。此外,零售连锁业态的创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零售的本质,注重细节,关注顾客需求,跟上消费趋势变化,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