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而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是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第一份文件。
“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正处于以房地产、传统基建、传统制造业等重资产行业拉动的高速发展阶段,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轻资产行业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素投入模式随之发生转变,融资需求模式也需要调整。
他进一步解释称,比如,要素投入由大量富余劳动力、资金逐渐向技术创新、要素升级、制度改革红利等转变,数字首次被政府文件确认为生产要素;融资模式方面,当前国内金融供给以提供实物抵押品的银行信贷为主,间接融资占比长期保持在80%以上,而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以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本等轻资产为核心资产,无法提供与现有信贷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抵押品,亟待通过股权等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增强金融供给与实体金融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看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关键要注意三点内容:第一,要突出现代要素的作用;第二,要建立要素市场,需要从要素确权工作开始思考;第三,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关键要解决要素服务和功能问题。
要素市场化包括土地要素、数据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等。资本要素方面,当下最为关注的就是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是大势所趋。继科创板之后又要在创业板实行,这对推动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北京市科创基金董事长刘克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他进一步表示,从科创板试行注册制近一年来的情况看,各方还是比较认同。它化解了IPO“堰塞湖”问题,解决了发行节奏忽快忽慢的问题。同时,注册制程序公开透明,使得IPO过程的透明度增加,边界越来越清晰。
“希望注册制能给创业板带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能够产生更多有影响力的项目。”刘克峰说。
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另一项工作,是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
事实上,去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提及要大力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尤其是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这一问题,也成为今年两会上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吉林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峰提出,要多措并举增强中小银行资本实力。首先,要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其次,要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第三,要积极稳妥引入包括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合格投资者对高风险机构进行并购重组,引资引智引制,促进良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表示,下一步希望能通过再贴现等手段向中小银行提供更多成本低、期限长的资金来源,助力中小银行践行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让更多“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希望支持地方向部分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增强中小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与信贷投放能力,夯实中小银行稳健发展的根基。
值得关注的是,5月27日,金融委办公室发布公告,将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把补资本与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同一天,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放开原规定对发行人规模等条件限制,赋予保险公司更多投资自主权。
“此次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造成严重冲击,需要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伍超明表示,历史数据表明,非上市商业银行即众多中小银行,提供了国内40%以上的公司贷款。但当前中小银行面临较大资本约束,如受疫情冲击影响,中小银行不良率攀升,将导致其资本充足率下降,需要加快补充资本,提高其信贷投放能力与意愿。
“当前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金约束,需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之间的适配性。”伍超明说。记者 朱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