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和推动下,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19年年底,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了250个股权激励计划。
中银律师于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国有企业是一类特殊的民事主体,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国有企业有一套完整的国资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薪酬体系也有特殊的规定。股权激励的实施,既能激活管理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又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政策范围内有限度地实施股权激励,对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制造业股权激励
公告数领跑
据上海荣正咨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的数量为53例,国资央企、地方国企分别为28例和25例,分别占2019年公告总量的53%和47%;首期公告股权激励的数量为47例,拔下历年头筹,其中国资央企、地方国企分别为23例和24例。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度上,2019年同一集团公司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案例频现,例如:“招商系”旗下4家(招商轮船、中国外运、招商公路、招商港口)、“航空工业集团”旗下3家(中航重机、中航资本、中航光电)、“上海电气(集团)”旗下2家(上海电气、海立股份);多期股权激励也逐步常态化,例如光迅科技推出了其第4期股权激励计划,成为继海康威视之后的第二家实施股权激励期数最多的国企(目前国企最多实施4期股权激励计划)。在广度上,更多省份的省属国企实现股权激励“破冰”,如新疆第一家冠农股份、甘肃省第一家甘咨询、江西省第一家洪城水业。
此外,2019年共有19个省份以地区国企公告股权激励计划。其中上海、北京及广东国企合计公告26例(上海市10例、北京市9例、广东省7例)股权激励计划,占比49.06%。河北、江西、山东等省份仅为1例。
对此,郑培敏分析道:“这是由于北上广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而身处于北上广的国企其人才竞争性大,故有更多国企进行股权激励,而对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区域,股权激励的概念并没深入人心。这也造成恶性循环,处于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国企由于股权激励变得更有制度优势从而更具竞争力,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国企陷入更不利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国企公告股权激励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为26例,占比为49%。郑培敏表示:“制造业之所以成为公告股权激励热情最为高涨的行业,不仅仅是因为其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更是因为在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优秀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十分的关键,所以股权激励需求更是日益攀升。”
政策驱动下
股权激励将提速
尽管2019年国企股权激励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和民营上市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19年12月31日,民营上市公司共公告股权激励计划288个,占比85.46%,几乎占据整个A股市场;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仅公告49个,占比为14.54%。
从整体层面来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推进速度自2009年以来逐步加快。同时,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加速落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告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9.94%。但相对于民营企业年均35.28%的增长率而言,国有企业的决策自主性受到一定限制,股权激励市场的整体增长速度仍略缓于民营上市公司。
郑培敏分析道:“国企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股权激励推进方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限制。一是业绩要求较高,能够通过审批并实施股权激励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必须是同行业或者同市场内,业绩水平稳定在均值以上甚至是行业龙头的公司。而业绩水平的评价体系,有一定的硬性要求,必须是多指标、多维度的综合考评体系。这一点对于本身业绩状况不甚理想、但正在寻求企业转型或正在转型之路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二是国有企业在股权激励的实施过程中面临更多实际监管程序和审批环节。”
一位国有控股A股上市公司董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谈道:“公司目前之所以没有推出股权激励计划,主要是公司财务指标未达到相关要求。”
但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如国资委5月30日印发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于强伟表示,“国企股权激励政策正不断完善,在一系列政策的驱动下,相信国企实施股权激励将提速,实施效果也将提高”。
郑培敏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股权激励日益‘常态化’,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必备利器’,对国企来说也不例外。相信随着国企‘混改’的不断深入,相关监管和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企推出激励计划,企业将与员工打造利益共同体。”见习记者 张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