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债券对于外资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正在成为境外资金新的“避风港”。
今年以来,境外机构持续增持人民币债券。中央结算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7月份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3441.24亿元,较6月份增长1481.13亿元,同比上涨38%,相较2019年末上涨24.89%,是境外机构投资者连续第20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面对疫情和经济衰退,许多国家实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财政货币双管齐下,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实行零利率或负利率,国债等债券收益率已到了极低甚至负的水平,配置价值降低。而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依然保持在3%左右,配置价值相对更大,是“固收+”投资潮流的正确选择,对于外资也不例外。同时,外资投资中国债市的额度限制放宽、投资便利度提高,相当于降低了投资交易成本,间接增加了投资收益。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崔志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6月份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复工复产效果明显,疫情风险控制较好,7月份境外机构对我国债市的大幅增持,反映出外资长期看好我国经济的信心没有改变,也反映出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偏好进一步提升。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前景良好,而且保持相对稳定,国际资金对我国债券投资的信心不断加强。”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债券通的快速发展,为境外资金更好地进入国内债券市场搭建了便利的桥梁;而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加速背景下,债市也吸引着更多的外资和外资机构进入,其中我国债券相继被多个国际国债指数纳入就是很好的实证。
去年中国债券相继被纳入主流国际债券指数,如2019年4月份,彭博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A)。2019年9月,摩根大通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纳入工作从2020年2月28日开始,分10个月完成。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撰文表示,按照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在确保金融主权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金融开放。
央行此前表示,将继续加强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持续提升债券市场深度广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投资者入市便利度,更好满足其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需求,高质量深化市场开放发展。
陶金认为,债券市场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意味着更大的市场规模,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资的投资便利度、放宽投资范围、继续引进信评等各类外资机构,如此才能继续增加外资进入中国债市。同时,在有序控制潜在资金流动风险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打消外资进入的顾虑,以大国心态面对短期资金进出。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继续加强我国金融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创造外资进入的良好环境。当然,还需要完善多种对冲机制,管控对外开放的各种风险等。”郭一鸣说。
崔志娟表示,需要继续完善债券市场配套制度建设,如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优势,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债券市场;此外,在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服务。如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推进金融基础设施跨境互联合作,提升债市服务的安全性与效率等。记者 包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