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是现代经济体系和成熟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形成了双向开放的新发展格局。
“2014年、2016年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启动,逐步实现了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中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淑斌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伴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改革促开放的一系列举措相继推出,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一方面,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相继运行,MSCI、富时罗素、彭博巴克莱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A股和中国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另一方面,逐步取消了对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
资本市场开放硕果累累
QFII制度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QFII额度快速增长,2012年新增QFII投资额度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2013年QFII总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到1500亿美元。
与此同时,QFII制度也进行了多次修改完善。2019年1月14日,外汇局宣布QFII总额度增加至3000亿美元,同年9月10日,决定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
2020年,我国对QFII制度进行了全面升级,将QFII、RQFII资格和制度规则合二为一,降低准入门槛,便利投资运作。稳步有序扩大投资范围,新增允许QFII/RQFII投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证券、私募投资基金、金融期货、商品期货、期权等,允许参与债券回购、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
外汇局数据显示,自QFII和RQFII制度实施以来,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400家机构投资者通过此渠道投资中国金融市场。
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施QFII制度带动了更多中长期资金直接进入中国市场,随着机制不断完善,丰富了外资可以选择的权益类投资品种,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进程。
互联互通打开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新格局。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启动,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沪港通与QFII、RQFII制度优势互补,在促进市场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郭一鸣说。
在沪港通运行两年多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启动,这是内地和香港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17年7月3日,债券通正式开通,这是中国债券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2019年6月17日,沪伦通正式启动,这成为连通国内资本市场与英国资本市场的桥梁。2019年6月25日,中日ETF互通机制开通,为A股吸引外资创造了新途径。今年8月证监会推出深港ETF互通产品,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互联互通机制也在进一步优化。近日,为进一步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沪深港三所就同步扩大沪深港通股票范围达成共识,一是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二是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
经过6年多来平稳运行,沪深港通机制越来越成熟,交易规模持续增长,不断赢得市场青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截至今年12月22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达11844.89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股市互联互通,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多了更多的投资渠道,摆脱了单一的投资理财方式;对于A股而言,对外开放逐渐让A股摆脱了流动性周期波动,市场流动性更加稳定,流入的境外资金补充了A股阶段性资金缺口,让市场运行更加稳定健康;整体来看,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会让资本追逐优质上市公司,外资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国内炒作概念股风气的转变,逐步向价值投资、科技未来行业聚焦,从而带动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
伴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稳健运行,从2018年以来,国际主流指数先后将A股和中国债券纳入其相关指数,并且指数比重逐步提高。
A股方面,2018年6月1日,A股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版图进一步延伸。2019年6月21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2019年9月23日,标普道琼斯指数将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机制进行交易的合格中国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分类的全球基准指数。至此,三大国际主流指数都将A股纳入。
债市方面,2019年4月1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之一的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BGAI)宣布正式将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其指数。今年9月25日,富时罗素公司宣布,中国国债将会被纳入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WGBI),预计2021年10月份开始纳入。纳入的生效日期将在2021年3月份最终确认。2020年2月28日起,中国国债正式纳入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
“对于国际主流指数而言,没有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是不完整的,会错过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国际主流指数带来了流动性,同时也从侧面承认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体系趋于完善,已经可以和全球成熟资本市场看齐。交易体制机制获得指数机构的承认。”盘和林说。
郭一鸣表示,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外资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占比显著提高。同时,资本市场不断和国际接轨,向国际成熟市场学习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和壮大我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
推进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不仅是构建我国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也是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新机遇。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其署名文章《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中表示,推进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宽境外投资者进入股票、债券市场的渠道,增强外资参与便利度。
郭一鸣认为,“十四五”时期,要继续丰富创新资本市场的产品,使得更多的外资能更好地投资国内市场;同时,合理优化和解决跨境资本市场的问题和风险,也是重中之重。
邓淑斌表示,“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将向纵深发展,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将使市场监管和其中的参与主体面临挑战,这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者和监督管理者,在考虑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真正留住这些资金和机构投资者。
“这就需要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体系和传导机制,为机构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融资交易平台和经营环境。”邓淑斌说。
二是对外开放的双向性和多样性,将更方便于风险跨境资本的流动,同时也会使得A股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市场波动性增加。
邓淑斌表示,这就需要监管层从跨境资金监测与监管协调、信息披露、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着手,考虑如何应对输入性风险、如何管理风险的跨市场传导,以及投资者权益纠纷与保护等问题。
三是从市场参与主体——证券公司的角度来看,国际投行先进的投资决策与经营理念,将推动本土证券公司拓宽视野、反思经营模式、着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邓淑斌认为,伴随着资本市场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际投行对我国资本市场证券业务参与度增加,其在财富管理、注册制下的证券承销与保荐、衍生品交易、做市等方面的业务优势及“鲶鱼效应”将逐步体现。记者 包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