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进行资本补充延续了去年以来的热度。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已有多家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发行规模均较去年1月份有所增长,尤其是今年1月份的发行规模高达410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4亿元。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靳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1月份以来,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延续了增长态势。2020年疫情发生后,银行资本金消耗较快,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已成为不少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重要方式。在监管层关于“拓宽银行资本金发行渠道”政策的引导下,发行二级资本债仍将是众多银行后续融资的重要工具之一。
3家上市银行合计发行
410亿元二级资本债
刚刚过去的2020年,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范围和力度持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57家银行发行71只二级资本债,累计发行规模超过6000亿元大关,达6112.9亿元。
进入2021年后,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热情不减。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显示,今年1月份,已有工商银行、渤海银行和晋商银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分别为300亿元、90亿元和20亿元;3家银行合计发行二级资本债达410亿元。
与之相比,2020年同期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仅有2家,合计发行规模仅为14亿元。对比可见,不仅今年首月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数量超过去年同期,发行规模更是出现激增,达到去年同期的29.29倍。
信息显示,上述3家发债银行的评级均较高,主体信用评级均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此外,工商银行及渤海银行此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A”,晋商银行此次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
在加快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背景下,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补充资本的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所重视。邮储银行日前对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在取得股东大会及相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前提下,未来两年内发行不超过15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需要提升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二级资本债作为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虽然无法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和一级资本,但因其发行相对便利,仍是银行补充资本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已发行二级资本债的银行也在发行公告中表示,二级资本债的市场化发行具有一定的资金成本优势,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有助于快速补充资本总额。
今年1月份发行二级资本债的3家银行均为上市银行,除“A+H”股上市的工商银行外,渤海银行与晋商银行均为H股上市银行。靳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解释称,前期受“包商银行减计”的影响,机构在投资银行二级资本债时要求变高,导致部分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受到一定影响。未来,打破刚兑信仰是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也会相应出现分化。“但也不必过分悲观,随着市场信用风险的下降,后续中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的数量也会边际性回暖。”
“补血”工具多样化
银行补充资本屡有斩获
除了二级资本债方兴未艾外,进入2021年后,随着商业银行对资本补充力度的持续加大,作为外源性资本补充的IPO、定增、永续债等发行途径也在1月份各有斩获。
2021年1月21日,重庆银行完成A股上市申购,近期将上市交易。此次重庆银行公开发行A股约3.47亿股,约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每股发行价格为10.83元,远高于该行每股6港元的H股发行价。通过此次A股发行,重庆银行实际募资37.63亿元。
2013年11月份,重庆银行完成H股上市。此次成功发行A股后,不但使A股上市银行数量增至38家,重庆银行也将成为第15家“A+H”股上市银行。此外,上海农商行、齐鲁银行、绍兴瑞丰农商行的A股IPO均已过会,年内或将有更多中小银行登陆A股市场。
另有多家商业银行的永续债和定增方案在1月份成功发行或获批通过。在监管部门大力支持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补血”工具也愈发多样化。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银行的“补血”途径越走越宽,涵盖多种资本补充工具,一方面有利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提升自身资本实力,另一方面有利于银行开展中长期业务,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记者 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