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7月,社融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月末社融规模存量为30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新增社融低于预期,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较上月下滑0.3个百分点,主要受到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的影响。”专家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社融受拖累“探底”
在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看来,7月社融增量减少主要是地方债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所致。“整体看,表内贷款还好。社融低于预期,或意味着后期地方债要多发;而且考虑到目前信贷需求受挫,如果近期地方债提速,社融或逐步见底。若考虑到基数问题,三季度社融增速也难有明显反弹,更多是在底部徘徊。”屈庆表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也对记者表示,新增社融低于预期,非标压降和政府债券发行偏慢是主要原因。
专家认为,社融处在“探底”状态,或在四季度反弹。“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社融回落体现了治理表外融资的大趋势,政府债券融资的明显偏弱,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从而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但去年社融基数逐渐走高,也意味着下阶段社融增速大概率维持低位波动。”温彬表示。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判断,后续社融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在今年四季度可能还会因为基数等原因出现回升。
M1、M2双双回落
7月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9%,增速双双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
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表示,M1同比放缓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有所降温,同时房地产市场活动降温也是其中影响因素。而M2同比回落本质就是存款放缓。
周茂华告诉记者,7月是缴税大月,个人和企业缴税后相应存款会下降;同时,国内信贷环境收紧,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的投融资活跃有所下降,以及银行表外业务活动继续收缩等影响货币派生能力。整体上,M2同比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温彬也指出,财政资金回笼力度加大,导致M2增速回落。“7月是传统缴税大月,本月财政存款增加6008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136亿元,相当于货币回笼力度增强,导致M2增速有所回落。”
此外,从新增贷款结构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减弱。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同比减少,票据融资同比增加,反映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减弱。同时,受房地产调控影响,居民部门新增贷款40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量明显减少。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居民贷款大幅回落缘于地产调控影响加速显现。企业贷款回落,除地产链拖累外,也与地方债务监管加强、实体需求走弱等有关。票据连续2个月大幅冲量、贷款需求指数回落,也一定程度反映实体需求偏弱。
温彬认为,需要密切观察下阶段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变化。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开工,逐渐将工作重心向稳增长偏移,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