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规模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明确提出,要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南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命门之穴”,积极探索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的新模式。在河南省,民营企业贡献了接近90%的税收、5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已然成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力量。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近年来,随着国家坚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极大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2021年,全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457.5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
2021年,全国新设民营企业852.5万户,同比增长11.7%,增速重新回到10%以上。而当年全国注吊销民营企业390.0万户,新设退出比为2.2∶1,每新设2.2户退出1户,继续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事实上,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2020年底,河南省正式印发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20条改革措施,旨在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化、法制化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解渴”“输血”。而该文件,也成为了河南省首个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中,亦明确提出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助力民营经济纾困解难;发挥省金融服务共享平台作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增信和直接融资支持政策,支持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长期性、低成本资金;培育改革发展标杆民营企业,深化“两个健康”示范县(市、区)创建,建设全国示范省。
据了解,“两个健康”指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两个健康”行动即以县为基本单元,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实现民营经济规模质量效益、企业家素质、营商环境、亲清政商关系四个“明显提升”,在全国率先建设“两个健康”示范省份。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确定县(市、区)作为示范城市试点,在明确统一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特色任务,可以有效把握试点方向,及时总结成效经验,以示范县创建进一步带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的提升。”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陈耀进一步分析称,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常是普惠性的。选择一部分县(市、区)作为试点,有助于了解到民营经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随之出台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
探索“特色任务”
近日,河南省发布《关于公布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豫改经体【2022】1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为加快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郑州市中原区等20个县(市、区)为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试点。
记者注意到,按照《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将重点探索两类任务,即统一任务和特色任务。其中,统一任务为全部试点县(市、区)均要探索推进;特色任务为各试点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突出重点推进。
具体来看,统一任务要求按照省委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求,对标深圳相关做法,围绕“企业办事不求人”目标,积极探索所有涉企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办、自助办、帮办、代办,力争做到简易办、快速办、免费办,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满意度。
特色任务则要对照“河南省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重点试点领域”要求,紧扣本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超常规的举措,努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
记者发现,针对各地区发展基础和发展特色,上述“重点试点领域”从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减税降费、加大融资支持、健全法治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明确“分工”。
如《通知》要求,洛阳市洛龙区重点试点领域为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加大小微企业帮扶力度,推广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模式,开展服务民营企业考核,促进政府部门提升服务质量等。
濮阳市濮阳县要强化金融保障,建立企业发展基金,设立中小微企业周转金和支持企业发展风险补偿金,打造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等。
许昌市长葛市的重点试点领域则是,探索设立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葛特别合作区,加快推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强化土地空间扩容利用,探索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创新民营经济“党建+经营管理”发展模式等。
民营企业逐渐壮大
随着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河南省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也更加强劲。
1月29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河南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实有企业245.5万户,同比增长14.2%。而在一系列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政策激励下,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截至该年底,实有私营企业225.1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1.7%,在市场主体各细分类型中增速最快,成为带动市场主体增长的领头羊和支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来自郑州海关的统计数据同样显示,202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8208.1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3694.4亿元,增长82.2%,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45%。
记者注意到,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民营企业特别是百强企业,也呈现出了营业收入逐年增加、盈利能力逐年增强、入围门槛逐年提高的良好态势。
据了解,2021年,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入围门槛首次突破20亿元关口,较上年的18.99亿元增加了6.7亿元,达到25.69亿元,增长率高达35%,而这也是近几年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
此外,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以1129.81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位居榜首,成为河南省首次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级的民营企业。而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天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也均超过500亿元。
随着入围门槛的提升,河南省民营企业百强的整体盈利水平也实现提升,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787.39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1904.55亿元,增速达19.27%;资产总额为15270.95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2146.1亿元,增长率为16.35%。
而作为河南省会的郑州市,则是民营企业百强的主要聚集地,共有25家百强企业,占全省四分之一,龙头带动作用尤为突出。不过,记者注意到,作为本次河南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区”,百强民企中有48家企业所在地为县或县级市,占据了百强榜单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随着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惠及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多个县(市、区)级民营经济已经悄然具备了作为示范城市试点的“基因”。
如作为本次确定的试点城市,濮阳市濮阳县2021年民营市场主体达到54893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98%,吸纳了85%以上的就业人员,贡献了全县75%的生产总值以及90%以上的税收。
汝州市也紧紧抓住发展民营经济这条主线,在金融支持方面,近年来已为民营经济各项工作提供资金支持超过70亿元。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从2019年初的203.46亿元增加到2021年底的305.38亿元,新增超100亿元。
相关资料显示,2021年,汝州市民营经济各类市场主体72600户左右,连续五年新增市场主体保持在1万户左右,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99%以上,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