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下午,两江新区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重庆观音桥COSMO大厦举行。来自市委研究室、市政府参事室、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
研讨会由远明智库工作室、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主办。围绕两江新区创新发展主题,与会专家学者从战略规划、体制机制、产业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金融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品牌建设、营商环境等方面把脉支招,积极建言献策,向两江新区成立12周年献礼。
市委研究室原副主任、市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邓经河认为,两江新区成立12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建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辉煌,在中西部11个国家级开发区中,GDP居第一,已成为大重庆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创新发展、产业布局、科技推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先导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推进,围绕国家对重庆的“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和发挥“支撑、带动和示范”三大作用要求,两江新区要实现突破性跨越发展,就必然要求在战略发展体制上和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上进行重大创新改革谋划。在这方面既需要思想解放、思维创新,又需要资源整合、学习借鉴,围绕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主题,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和大力实践创造。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孙莹认为,要加强对两江新区创新发展的立法和相关配套工作,上升到立法的高度用好政策,整合资源,理顺机制,优化平台。同时要加强两江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评价,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马庆禄认为,要加强两江新区智能化建设。一是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智能调度,参考深圳东部公交集团、深圳巴士集团的改革措施,从智慧公交产业入手,用2-6年升级智慧化调度系统,3-8年的时间完善车型替换,4-8年完成和地铁互补接驳。二是整合同类产业,发展智能产业。以龙兴引入的北京现代乘用车生产基地为例,在新势力品牌(如金康赛力斯)方面应着重发展。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讲师姜申未认为,国家级新区是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点,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肩负着以新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两江新区优化现有运行体制,构建改革容错机制,重点要理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重叠业务、找出产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协调的掣肘短板、补全工业园与生活圈有机融合的保障基础,在夯实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数字文创、智慧公园、现代医疗、消费金融等高品质生活场景吸引高层次人才资源圈,创造高质量经济增长点,努力成为具有重庆特色、西部示范的宜居宜业国家级新区。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重庆京渝省情和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莫远明认为,总结提炼两江新区运行经验和创新举措,在两江新区即将挂牌成立12周年之际显得尤为必要。两江新区在国家若干政策加持下先行先试创新发展,为打造带动重庆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建议国家层面和重庆市层面为两江新区赋予更多的政策红利,在面积扩容、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参加研讨的刘万振博士建议两江新区:一是强化品牌意识,抓好、支持、促进品牌建设,在多领域多行业打造有国际影响力、国内影响力的品牌。二是建立健全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人才支撑+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政府支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两江新区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与西南政法大学的战略合作,在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营商、创新环境法制化等方面作出新探索,在全市乃至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