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日喀则市岗巴县,巍巍雪山造就了独特的水土和广阔的草原,孕育了远近闻名的岗巴羊。
门德村位于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门德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2月。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员们的积极参与下,通过近4年的探索和发展,门德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绵羊由最初的4300只发展到目前的5900余只,累计出栏绵羊4100余只,年经营收入稳定在160余万元,分红60余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年增收8000元;解放劳动力60余人,解决农牧民就业53人,实现创收180余万元。
门德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切实成为了该村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岗巴县岗巴镇门德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尼扎告诉记者,近年来,门德村认真贯彻落实日喀则市委、岗巴县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部署安排,把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坚持村党支部唱主角,积极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切实当好合作社组建发展的“领头羊”。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合作社理事成员,第一时间带头加入合作社,其他党员同志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入社。
通过村“两委”班子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召开群众大会,走村入户给群众讲政策、谈未来等方式,逐步消除农牧民群众的顾虑,门德村不仅成为了最早实现“五个100%”的村,更是率先实现全村入社。
“我们通过党建引领组建发展合作社,有力带动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村党支部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进一步引导农牧民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尼扎说。
为推动合作社提质增效,门德村坚持以“母羊经济”“羔羊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养殖思路,不断构建“养母羊、下羊羔、卖羊羔”的产业布局。
合作社采取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模式,基地羊群饲养和外出放牧采用定人、定时、分群、定量的管理模式,县乡村包社畜牧人员不定期对合作社养殖情况进行指导服务,实现合作社集约化、规范化管理。
试点“两年三胎”培育,2018年挑选400只母羊试点“两年三胎”,实行母羊妊娠后期和哺育期补饲补料、羔羊两个月断奶等方式,缩短母羊繁殖周期,顺利完成“三胎”产羔990只,比传统养殖多出218只。同时,将560亩耕地流转到合作社,2021年饲草种植产量达300余吨,青贮饲草45万斤。
通过大力调整牲畜结构,淘汰山羊863只、大畜78头,目前,入社岗巴羊5972只,其中母羊占比82.45%,合作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门德村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
同时,合作社围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目标,不断完善各项制度,设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完善党员设岗定责、生产营销、财务会计等管理运营机制。合作社还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专干、科技专干、合作社专干在服务合作社发展上的作用,让专干充分参与合作社财务、养殖、管理等工作,将专干培养成合作社发展能手,不断增强合作社发展人才支撑。
尼扎说:“下一步,门德村将立足实际,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学习借鉴兄弟县区关于合作社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优化调整结构,强化运营能力,推动门德村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