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有力有效应对多重困难和复杂局面,多措并举打出组合拳,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动能加速集聚,工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工业实力持续发展壮大,增加值达14097.7亿元
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支撑明显。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4097.7亿元,比2012年增加4432.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4.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资产58769.1亿元,比2012年增加25201.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3934.0亿元,首超5万亿,比2012年增加9046.3亿元,年均增长2.1%。区域发展协同推进,唐山、邯郸、沧州、石家庄、保定5个设区市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69.9%。
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品种日益丰富。生铁、粗钢、钢材、铁矿石原矿、平板玻璃产量优势明显,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3.3%、21.8%、22.1%、40.9%和13.3%。在全国在统的590种产品产量中,河北有418种产品能够生产,占70.8%,比2012年增加75种。其中,生铁、粗钢、钢材、铁矿石原矿、平板玻璃居全国第1位。
市场主体发展迅速,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21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达到27.8万家,是2012年的2.7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127家,比2012年增加3767家,平均每年增加418家。规模以上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持续转变,平均每家规上工业企业资产为3.6亿元,营业收入为3.3亿元,利润总额为1522.2万元,分别是2012年平均水平的1.3倍、0.9倍和0.7倍。2013-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3%。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集约化现代化水平提高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低碳转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推进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向沿海临港地区适度集聚,推动建材行业向资源富集地聚集,壮大制造业实体经济,工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
私营工业蓬勃发展。2021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12901家,比2012年增加4952家,平均每年增加55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80.0%,比201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资产总计达到21170.4亿元,比2012年增加1227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6.0%,比2012年提高9.5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5915.4亿元,比2012年增加7831.5亿元,占比为48.1%,比2012年提高7.8个百分点。私营经济逐渐成为支撑工业经济的重要力量。
外向型工业效益迅速增加。深加工和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规模以上外商和港澳台注册类型工业企业个数达到645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总数的4.0%;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0%;资产合计为8333.5亿元,比2012年增加3334.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72.0亿元,比2012年增加284.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366.6亿元, 比2012年增加1599.9亿元。
大中型企业引领作用增强。全省工业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能挖潜、兼并重组,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逐步配齐配强配优产业链条,一批规模大、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平均每家大中型企业资产为26.3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25.8亿元,实现利润为1.3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1.9倍和2.0倍。
工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加力,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长1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全力推进工业提质提档提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工业迈向中高端势头强劲。
化解过剩产能成效显著。下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合并组合河钢集团和冀中能源两大集团。超额完成“十三五”六大行业去产能任务,至2020年底累计压减退出钢铁产能8212.4万吨、水泥产能1194.9万吨、平板玻璃产能4999万重量箱、焦化产能3144.4万吨,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70%、157%、147%、106%,钢铁产能由峰值时的3.2亿吨减到2亿吨以内。产业集中度提高,保定、廊坊、张家口成为“无钢市”。
传统主导产业改造提升。钢铁企业主体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综合竞争力强,钢材品种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产品在细分市场优势突出。河钢集团是国内第一大家电板、第二大汽车板供应商;首钢迁钢生产的无取向硅钢产量全国第一;津西集团改写了我国热轧钢板桩主要从国外进口的历史;新兴铸管生产的离心球墨铸铁管、钢格板规模属世界首位,高合金及双金属复合管填补了国际市场空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的建成投产,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
新动能加快集聚。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产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287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7.9%,比2015年提高1.2个百分点;2018-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13-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11.8%提高至21.5%。
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省围绕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向中高端跃升。新产品加速涌现,全省工业机器人4778套,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3万辆,城市轨道车辆605辆。产品品质迅速提升,生物医药、工具钢、模具钢、家电板、汽车板、玻璃基板、液晶显示材料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