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19日发布关于转发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四大方面提出20条措施,包括“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
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7.1%。专家指出,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国际引资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仍面临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持续寻找新的增量,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同时,做好稳外资工作的“加减法”。
“《行动方案》强调倾听外资需求,将制约外商来华投资的难点、堵点进一步转化为吸引投资的动因、利好,再次释放中国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信号。”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在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方面提出五项具体措施,其中“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列为首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试点地区抓好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领域开放试点政策宣贯落实,对相关领域外商洽谈项目开展“专班式”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适时进一步扩大电信、医疗领域开放试点。研究制定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实施方案,适时对外公布并稳步实施。
“电信、医疗等领域的开放过程相对复杂,需要进行相应的配套协调。”周密表示,“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等措施是对新领域进一步加强开放的创新探索。
为进一步做好外资准入的“减”法,《行动方案》提出,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对于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严格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对外资准入实施管理。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压减清单事项,面向各类经营主体扩大开放。
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行动方案》提出,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促进外资服务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支持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如何继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加法”,《行动方案》提出,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落实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制定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年度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实施“投资中国”系列活动等。
2024年,商务部在境内外举办了28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投资中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为外商在华投资提供了更高效、更透明的投资‘窗口’,同时,利用双边经贸联委会(混委会)机制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和响应外资需求。”周密说。
《行动方案》在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方面还提出“推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等具体措施,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外商在华投资的“疑难症”,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吃下“定心丸”。
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到法国万尼科汽车零部件中国区总部签约落地江苏昆山……近段时间,外企投资项目频频“落子”,中国大市场为各国企业带来了投资兴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2025年,一系列务实举措将持续推动外资在华发展。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吸引服务业外资流入,鼓励各国有合作意愿的企业来华投资。”周密说。(记者 陈涵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