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
9月1日,在2021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洪磊表示,期货衍生品市场已走过30年发展历程,先后经历培育、治理、规范、快速发展等阶段。今天,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上,高标准、高质量的发展势头开始显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随着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期货衍生品市场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协会将多措并举提升期货行业综合能力,积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价格影响力逐步凸显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新上市的品种63个,超过前20年上市品种的总和。截至今年八月底,我国期货市场期货期权品种共有94个,其中商品期货64个,金融期货6个。商品期权20个,金融期权4个,对外开放品种9个,品种序列覆盖面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以铜为代表的有色产业,以铁矿石、螺纹钢为代表的钢铁产业,以油脂、油料为代表的压榨养殖产业,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等多条产业链、多品种体系,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
同时,品种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已成为国内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钢材期货连续多年成为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有效助力我国钢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豆类基差定价已经成为压榨产业链的主要定价模式,改变了相关现货贸易的习惯和产业结构。聚酯产业现货流通95%以上采用PTA期货点价方式,期货提升产业链定价效率作用明显。
市场规模和企业参与度稳步提升
近年来,期货市场不断优化规则体系,完善合约制度,改进交割仓库布局,积极适应市场产业发展新变化。多品种引入做市制度,有效提升品种合约连续性。推出差异化保证金、组合保证金制度,调整套保制度,丰富充抵保证金资产类别,提高市场参与便利性,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期货市场成交规模显著扩大,实体企业和投资机构参与度明显提升。截至今年7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成交额分别为43.3亿手和336.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59.4%。期货市场资金总量为1.2万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34%,全市场机构客户数达到6.7万户,同比增加28.7%。多层次衍生品市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实体经济深广度进一步扩展。
“今年,广州期货交易所和中证商品指数公司相继成立,增加了指数产品供给,丰富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职能,对于完善期货衍生品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基差交易、综合性仓单服务等业务不断深化。除提供价格信号外,还提供物流、融资等服务,实现了期货与现货、场内与场外、线上与线下的互联互通,有效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广度,推动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从单一、浅层次的市场体系,向期现对接、场内场外对接的多层次、立体化市场体系转变。”洪磊说道。
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提升
在此背景下,期货经营机构综合实力提升,具备了在更高层次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一是机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代理交易规模逐步扩大。截至今年6月底,期货公司注册资本928.5亿元,净资产1467.9亿元,客户权益1万亿元,分别为2010年的4.3倍、5.8倍和6.5倍。
二是收入及盈利情况明显改善。2021年上半年,期货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高速增长,分别比同期增加57.8%和81.4%,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88.4%。期货公司多年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有所改善。
三是业务更加多元。部分头部公司已逐步摆脱经济业务独大的局面,风险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咨询业务等创新业务开始在总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期货公司业务模式不断扩展,逐步实现从通道业务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的转型。风险管理公司已经成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亮点。目前风险管理公司资产规模扩张明显,2021年6月底,行业总资产为1077.6亿元,较2020年增长13.9%,以及基差贸易为代表的期现业务不断成熟,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迅速。利润贡献占比逐年提高。做市业务规模和品种参与度明显增长,有效提升了期货市场运行的效率。
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日趋规范,业务规模有序增长,产品结构总体稳定。截至今年6月底,业务规模达到2681.9亿元,主动管理类产品的规模占比达到77.8%。相比证券公司、资管和私募基金,期货资管产品投向产内衍生品的规模占比较高。衍生品交易的专业优势逐步显现。
国际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金融市场开放有序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提速。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期货机构外资持股比例全面放开,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落地。
二是期货品种国际化有序推进。从最初的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PTA期货,扩大到了第一燃料油、国际铜、棕榈油等,对外开放期货、期权品种已达到9个。
三是国际化品种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原油期货日趋成熟,不仅经受住了负油价等极端事件的考验,价格影响力逐步辐射至亚太地区。首支跨境铁矿石期货ETF在港上市,拓展了特定品种的境外投资者范围。上个月,港交所宣布即将推出明晟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合约,将丰富A股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推动国内金融期货市场开放进程。
期货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为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传统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市场之外,产生了一个新的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即以期货、期权为核心的衍生品市场。随着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期货衍生品市场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稳定器,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货衍生品市场正在积极服务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体现在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实体企业稳定生产、提质增效。
首先,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连续交易产生的期货价格,可以即时动态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为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也可以提前反映供求预期,指导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等宏观决策部门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期货市场的运行,利用期货信息预研预判经济走势。一些重要期货品种合约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价格保险、指数编制的重要依据。同时,期货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能源、粮食、经济金融安全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
其次,从中观产业层面上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推进产业布局合理、结构合理,不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效益。期货衍生品市场,通过期货价格影响或改变现货定价模式,推动产业经营模式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会带来产业横向规模的扩张和纵向上下游整合。推动产业集中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再次,从微观企业层面上看。期货衍生品市场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采购、销售、库存、仓储、物流、融资等经营难题,实现管理价格风险、锁定经营利润、扩大业务规模、增厚企业收益的经营目标。
近年来,为了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及不确定性因素,运用衍生品工具管理风险的实体企业占比明显增加。代表实体企业的一般单位客户成交和持仓情况大幅上升。截至2021年7月,一般单位客户数达到3.5万户,同比增长20.8%,成交量占比29.7%,较2015年的12.7%大幅上升了17个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来看,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共有251家利用汇率、利率、商品、股权等衍生品工具避险,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4%。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上市公司避险需求增加。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489家,占比达到11.9%。截至今年六月底,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的数量攀升至600多家,占比为15%。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由于整体资本实力弱,信用等级低,中小企业经营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期货市场能发挥避风港的作用。例如,疫情期间,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库存高、销售难、产业链运转不畅、原材料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期货市场积极作为。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拓宽销售渠道,缓解库存压力,涌现出口罩期权、手套期权等一批助力企业战疫复产的典型案例,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给的稳定。另一方面,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充分发挥在现货保值、仓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将传统融资渠道对人不对货的信用审核标准,转变为对货不对人,通过仓单质押、仓单回购等方式,重点为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的中小企业提供仓单融资服务,解决企业经营资金困难。
最后,从服务国民财富管理的层面看,期货衍生品市场也是大类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的重要投资场所,它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和财产性收入的来源。大宗商品凭借独特的风险管理特征、抗通胀能力等优势,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中长期资金开始灵活运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对冲风险,稳定收益。截至6月底,我国期货市场客户权益已突破1万亿。以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证券、期货、资管、保险等为代表的大类资管产品,在期货市场的总资金量为3869亿元,较2020年末上升36.1%,占全市场资金总量35.4%。
多措并举提升期货业综合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期货市场建设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期货市场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洪磊进一步表示,一是市场体系、产品体系、规则体系、基础设施等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重要大宗商品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期货经营机构业务单一,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多元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还有待提高。三是行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业态还没有形成,还存在许多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
今年4月,期货法草案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货法的出台,对于期货衍生品市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首次从法律层面上规范期货业和期货市场。填补了金融法律体系中的期货领域空白,推进了期货市场法制化进程。对于促进期货行业,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抓住期货立法的契机,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加快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期货力量”。
此外,中国期货业协会作为期货行业的自律组织,将牢记国之大者紧紧围绕自律、规范、服务发展的功能定位,持续增强期货经营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
首先,发挥自律管理的优势,引导机构规范展业。洪磊表示,“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行业自律管理作为一种行业自我约束,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背景下,只要是法无禁止、会员让渡权利便皆可为之。相比行政管理具有成本更低、执行更灵活,尤其是在规则制定的方面更具有前瞻性特点,它更有利于激发市场和机构创新的发展活力。
下一步,协会将积极发展自律管理的优势,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一是增强自律规则制度的供给,让行业发展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我们将推动期货公司居间人管理办法尽快出台,规范居间人管理,补齐行业短板。推动投资咨询办法修订,优化业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建立场外业务分级管理制度,引导行业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指标管理体系。二是提升规则的透明度,让行业有预期。我们将强化协会官网的使用功能,打造一站式网上协会,增强备案信息、业务规则、行业数据披露的全面性、及时性。加大对自律规则的事宜解读。三是严格自律管理,提升行业自律标准,进一步规范检查、调查、调解、处罚等工作标准,推动形成公司自治、行业自律的良性格局。
其次,完善自律服务内容,提升行业定价能力。下一步,协会将把促进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提升行业定价影响力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果。一是支持鼓励期货公司建立有效定价模型,完善定价分析框架,明确价格影响因素,提升定价分析质量。二是培养定价交易人才。完善考试培训制度,从理论方法到具体实践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服务,全面提升行业人才专业水平。三是加强科技应用。将卫星遥感、农业系统监控监测等新技术数据引入定价分析,丰富定价模型,提升定价效率。四是增加数据供给。将通过协会网站设立数据披露专区,及时充分地披露市场、行业、品种等多维度数据,提供更多的交易参考。
再次,优化会员管理机制,促进行业多元发展。下一步,协会将优化会员管理机制,培育行业生态。一是推动期货经营机构主体多元化,让更多从事期货衍生品经营,特别是有现货背景的机构成为协会的会员。二是大力发展交易商群体。针对交易商群体,探索建立好人举手制度。也就是以信用管理为基础的交易商培育路径。协会将逐步吸收有自营商背景的机构成为协会的观察会员。当这些机构具备成熟的交易策略、良好的信用记录,并且有相关的交易数据为支撑证明后,鼓励他们主动向协会申请成为普通会员。这样,他们就可以为他人提供小额的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按照重要性的原则和外部性的原则,当这些会员的业务规模超过一定规模,或者业务影响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应当向监管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成为服务大众的交易服务商。这些机构也应当要接受更加严格的净资本管理、风险敞口约束和信息报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