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等待IPO发审的拟上市公司、保荐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迎来了艰难时刻。
动辄5个、10个的反馈意见,要求一次又一次的补充说明,且极其专业的问题……
就算是一次又一次的进行说明,大部分公司和投行最后得到的结果都是“否”。据《证券时报》报道,在1月30日IPO上会的4家企业中,3家过会,1家被否。而今年1月份,IPO审核过会率竟然只有36.7%。
今年以来IPO仅36.7%过会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2017年10月16日,发审委共计审核390家公司IPO申请,其中有328家过会,通过率为84.10%。增发通过率为98.10%。可转债和配股通过率均为100%。
而据《证券时报》1月30日报道,1月30日IPO上会的4家企业中,3家过会,1家被否。具体情况是上海爱婴室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城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家IPO过会,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被否。
由此,从2017年10月17日至2018年1月30日的发审委过会情况来看,IPO上会137家,过会70家,过会率为51.09%。而从2018年1月以来,IPO上会49家,只通过了18家,通过率为36.7%。
而在2017年10月17日之后,从单日上会通过率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11月29日,发审委对三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进行审核,结果3家全部被否,为首次单日零过会。之后的12月19日,四家上会仅有一家过会,三家被否,通过率为25%。但进入2018年,则是“七过一”、“五过一”都出现了。
三大问题为发审委关注重点
从反馈意见来看,本届发审委所提出的问题,往往非常专业。盈利能力不足、财务数据异常,重要关联方交易,以及过于依赖某一平台带来的经营风险等等,都是关注的焦点。
如1月26日,新三板公司春晖智控在2017年9月27日被暂缓表决后,再次上会但惨遭被否。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春晖智控扣非净利润均低于3000万元。2017年靠并购关联公司才勉强达到净利3000万元的IPO门槛。
九圣禾则在1月26日上会前被取消审核,这家位于新疆的公司,主要从事玉米种子、小麦种子、棉花种子等业务。2014年,九圣禾净利润超过3200万元,但2015年和2016年均不足3000万元。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40.57万元。此外,从反馈意见来看,九圣禾还存在89个商标存在质押情形、部分固定资产未办妥产权证书、财务数据变动幅度达30%以上、销售费用持续增长等问题。
再如去年12月19日被否的金丹科技,发审委对其提出了五大问题。毛利率是关注的重点。金丹科技报告期内糖化渣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不高,但毛利率明显高于主要产品乳酸和乳酸盐,且糖化渣属于初级农产品免税,对公司毛利贡献很大,而糖化渣的客户多为规模较小的饲料经销客户。由此,证监会发审委要求金丹科技说明副产品糖化渣毛利率较高且逐年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与同行业公司一致以及糖化渣主要客户的基本情况,与发行人结算方式、定价原则、信用政策等。
发审委对持续盈利能力提出疑问,往往也是从财务数据中看出异常。如2017年12月19日被否的上海广联环境,2016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不到3000万元,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14年和2015年下滑,2016年管理费用中咨询服务费显著低于以前年度,职工薪酬发生额较2015年度下降。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持续增长,2017年6月末余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达66%。为此,证监会发审委要求广联环境说明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而由中信证券保荐的丽人丽妆1月26日上会被否。公司第二大股东阿里网络持股比例达20%。2013年~2016年,丽人丽妆营业收入从3.8亿元增长至超过20亿元,净利润由500万元增至8000万元。但是丽人丽妆逾九成的销售收入依靠天猫平台实现,而与其他几大电商巨头如京东、唯品会等均未有合作。发审委因此质疑其业务独立性问题。
此外,2015年丽人丽妆以1.76亿元购买上海联恩49%股权,如今计划斥资2.91亿元收购剩余51%股权,其中1.8亿元收购款计划从募投项目拨出。发审委为此质疑该收购计划及募投项目的合理性。
19家券商交出零过会答卷
作为IPO企业保荐机构的券商投行,自然也希望保荐一家过一家。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今年以来,券商投行交出“零答卷”的不在少数。
从IPO审核上会企业的保荐机构看,中信证券上5家只过了1家,通过率20%。而广发证券则上3家过3家,实在太不容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IPO上会审核企业一共涉及34家保荐机构,其中19家券商保荐企业通过率为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金证券相关负责人,他表示,基于目前的审核形势,加强质量控制成了重中之重。而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所问的公司是否提升质控标准,他表示:“公司目前没有考虑调整质控标准,但是基于目前的审核形势,公司要求项目组进一步提高执业质量,如尽职调查工作应做得更扎实,信息披露应更充分,企业应具有较强地抗风险能力,企业整改后应运行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等。”
每经记者 王砚丹 每经编辑 谢 欣
(编辑:daisongyang)
责任编辑:代松阳 WF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