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到2015年底北京、上海两地的SOHO3Q工位将突破1万个,2016年将达到4万个,然后超过10万个。”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难掩自己的雄心。
要实现上述目标,单纯依靠SOHO中国目前在运营的SOHO系写字楼显然不现实。为快速获取物业,SOHO今年10月联合腾讯众创空间将自己的SOHO3Q联合办公产品品牌输出。但这还不够,为了获取更多,潘石屹找到了“地产一哥”——绿地集团。
12月2日,上海绿地集团总部,潘石屹笑着同周围的记者打招呼,他表示未来绿地的摩天大楼也会有SOHO3Q的联合办公产品。“写字楼市场一方面很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又有大量闲置的物业,很需要类似SOHO3Q这样的机构充分盘活资源,绿地集团有着非常多优质的物业,通过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转型可期
本报记者了解到,SOHO中国和绿地集团合作的首批项目确定在上海和北京的核心区域,未来这些项目将有部分物业给SOHO3Q进行运营,这意味着绿地成为业主方而SOHO3Q进行了品牌输出和管理。绿地将发挥在全国主要城市的物业、场地资源优势,SOHO3Q将提供空间设计、施工管理、营销推广的共享办公空间,双方将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设和运营一批共享办公空间。
对此绿地方面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提升全国一二线城市优质办公项目的一站式全方位运营服务能力,深入推进产业链从产品向运营延伸。截至2015年9月末,绿地可供出租物业面积近160万平方米,出租率超九成。绿地商办类物业集中于一线城市等优势区域,2015年第三季度,位于一线区域的商办类物业贡献了超过六成绿地商办类物业销售金额。
SOHO中国总裁阎岩认为,上述合作可以进一步扩大SOHO3Q的市场空间,让更多并非SOHO持有的物业,也能落户SOHO3Q。
事实上,SOHO中国近年来一直在谋求转型,对外宣称不会在国内进一步购买土地的它将专注于现有资产的租赁业务。但转型是痛苦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SOHO实现营业额仅为3.93亿元,同比下滑约92%;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核心纯利约7200万元,同比下降约94%。SOHO中国解释称,这是业务转型后业绩中首次不包含物业销售的贡献。
克而瑞咨询研究总监黄甜分析,SOHO中国从销售到租赁转型必然面临利润下滑,但是考虑到其账面上丰富的现金流,其转型联合办公目前还算成功。
抢夺物业
看上联合办公生意的不只是潘石屹,毛大庆也看上了。
作为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正加速在上海的布局,上月底, 上海临港 经济发展集团与优客工场宣布合作,在漕河泾开发区落地第一个合作项目,该项目面积近4000平方米,约能提供500个工位。
多位联合办公创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上海创业氛围浓厚,这里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这些客户就是联合办公的原始客户,由于这样的需求自然会更多地将战场放在这两个城市。
“我们目前也在开始全国布局,北京、上海肯定是最主要的城市,我们通常都是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来落地我们的优客工场,第一步是先扩张我们的空间数量,到了40~50个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更加深度地进行空间内容的服务,因此快速扩展必不可少。”毛大庆告诉记者。
为了快速获取物业,联合办公创始人们更是绞尽脑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目前联合办公在获取物业方面已经从传统的写字楼、工厂开始延伸至购物中心,包括SOHO3Q、优客工场等联合办公企业都开始寻找购物中心的空置区域,比如位于上海静安区的某购物中心,其物业7楼~9楼就开始进行业态调整组装联合办公。
“这些空间本来租金水平就比较低,附加上一些服务和概念后,反而会得到相对较高的租金回报。”仲量联行中国区研究总监周志锋告诉记者,“比如澳大利亚知名地产开发商西田集团就开创性地在旧金山的购物中心内引入定制型的创客空间,让原本租金低、招租难的区域提升价值。”
周志锋同时认为,创客空间这种办公物业形式,只能走“小而美”的小众路线,市场空间有限,未必适合大规模复制。小微企业能够承受的租金水平有限,而一旦做大做强后,一般就会选择搬离。“WeWork虽然已有大笔融资在手,但迟迟没有加快拓展步伐,只在美、英几个核心城市布点,想必也是受到市场空间的局限。”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