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利润同比跌幅虽然小幅收窄,但盈利能力依然维持疲弱态势。根据统计局今日公布数据,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720.8亿元,同比下跌1.4%,跌幅较上个月收窄3.2个百分点。营业外净收入增加与投资收益改善是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收窄的主要原因,企业盈利能力依然保持较为疲弱状态。经济总体疲弱与工业品通缩压力持续环境下,企业盈利能力难以出现明显改善。
营业外净收入增加与投资收益改善推动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收窄。11月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外净收入为269.1亿元,同比多增233.5亿元,增加额较10月扩大161.8亿元,推高利润同比增速1.9个百分点。而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收益同比增加92.5亿元,增加额比10月份多91.7亿元,推高利润同比增速1.1个百分点。营业外净收入增加和投资收益改善共同推动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收窄3.0个百分点,贡献了11月工业企业利润跌幅收窄幅度的绝大部分。
基数效应推动工业需求小幅改善,总体需求依然较为疲弱.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较上月同比下跌1.4%有所改善。工业企业同比增速改善主要受基数效应推动,去年11月工业企业同比增速较10月下跌3.3个百分点至3.5%。从绝对增速水平看,工业企业需求依然延续弱势。稳增长政策加码尚未带动实体经济出现明显企稳,近期高频发电量和产能利用率数据显示工业生产活动依然较为疲弱,经济下行压力依旧。然而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工作重心转至稳增长,刺激政策加码将推动需求回暖,带动工业企业利润改善。
库存低位平稳,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继续背离显示企业金融风险加大.11月月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4.6%,增速较10月微幅上升0.1个百分点。库存低位增长显示企业尚未形成经济企稳预期。而应收账款与需求增速持续背离,显示金融风险持续。11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速保持7.8%,较上月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高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6.8个百分点。应收账款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上升,显示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攀升,而企业将相互的债务关系可能导致风险传染,形成区域性金融风险。实体经济财务状况恶化导致金融风险攀升。
刺激政策加码将推动需求回暖,推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改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但会议内容实际上更加偏向通过总需求的扩张来稳定增长,从而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今年3季度,由工业和建筑业组成的第二产业,其GDP增速已经下滑到5.8%,总体GDP增速维持在7%附近主要依赖金融业。随着金融业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需要明显复苏来推动总体GDP企稳。因此,刺激政策将显著加码,一方面,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宽松,除常规降准降息之外,将继续通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专项金融债以及城投债加速发行等推动社会融资总量扩张;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将有效发力,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决策层将稳增长作为最重要政策目标的态度日益清晰,刺激政策的穿透力将显著加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将出现改善,宽松政策传导渠道趋于畅通。实体经济需求回升将推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出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