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央行及时雨,安慰全球市场。
欧央行公布1月议息会议结果,维持基准利率不变。但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提出将在3月重新评估货币政策工具,意味着3月欧央行QE购债规模或有望扩大,甚至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德拉吉的鸽派发言是在美国加息、中国央行延后降准之后,第一个在正式场合暗示可能重新加大宽松货币政策力度的重要央行,有助于稳定全球对于宽松货币政策全面转向的预期,安抚处于惊弓之鸟的全球市场。
2)美国数据不佳,加息预期延后。
美国12月消费数据疲弱,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的首次加息时间已经从之前的4月延后到6月,加息次数从3-4次降至2次以内。上周美国初次申请失业的人数上升至29.3万,创出6月份以来新高,暗示1月非农就业或不佳,而后者是影响美国加息进程的最重要数据,若果真不及预期,则将明确美国加息预期的延后。
3)中国央行巨额投放,稳定流动性预期。
继上周央行通过7天逆回购和MLF净投放资金1400亿后,本周SLO投放2050亿,公开市场净投放3950亿,MLF投放7625亿,两周内资金投放规模达到15000亿的天量。此外周二央行部署春节前后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工作,明确将通过MLF、SLF、PSL等操作安排6000亿以上的中期流动性支持。
本周以来银行间资金面趋紧,主因资本外流外占大降、春节提现需求大增、企业缴税、境外行在境内人民币缴准等因素叠加,各期限回购利率均出现上扬,预计节前央行仍将通过各种工具投放流动性,稳定流动性预期和货币市场波动,满足资金跨节需求;
4)政府加强沟通,稳定贬值预期。
人民币贬值是导致国内信心低迷的重要原因,此前15年8月和16年1月的两次突然贬值令市场茫然失措,而15年12月的外储出现罕见大降,反映的是市场对央行汇率政策缺乏信心。
在这样重要的时刻,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达沃斯论坛表示,中国无意让人民币贬值,汇率波动是市场造成的,向全球强调政府稳定汇率的决心。
在达沃斯论坛上,IMF总裁拉加德“炮轰”中国央行:不会沟通,让市场对央行的意图一头雾水,人民币汇率到底和一篮子货币怎么挂钩,除了央行谁也不清楚。而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坦承:“我们的监管机构正在学习如何跟市场沟通,很多人说我们不会沟通,但我们会学习”这一态度值得肯定。
5)外债结构披露,缓解偿债担忧。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外管局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15年国际收支形势,对于大家担心的外汇储备大幅下降,给出了一些明确的答案,包括美元升值导致的汇兑损益、企业积极偿还外债、企业居民增加对外投资和消费,以及支持“走出去”战略的储备调用等。其核心含义在于我们应该关注对外净资产,如果储备下降的同时外债也在下降、对外其他债权在增加,其实并不会显著影响我们的国际收支能力。
而对于大家最为担心的外债问题,外管局披露1.53万亿美元外债余额中,有一半是人民币外债,而且企业还在积极偿还美元外债,这就意味着目前3万多亿美元外储足够应付外债的偿还,而且外债中的很大一部分属于中长期外债。
6)宽松转向风暴之源,货币政策穷则思变。
年初以来,全球股市普遍哀鸿遍野,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美国于15年12月正式启动加息周期,欧央行在12月未再扩大QE购债规模,而中国央行连续两月降准落空。此前全球金融市场一片欣欣向荣,其实主要赚得是央行放水的钱,所以一旦央行不再放水,大家就很难赚钱、甚至容易亏钱!
在本周初的《宏观思考》中,我们提出穷则思变。金融和实体唇齿相依,股市的大跌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也必然会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我们欣喜的看到,欧央行率先做出改变的姿态,这也将影响其他央行的态度。如果美国上半年都不再加息,那么全球金融市场或会迎来难得的喘息窗口。
7)长期隐忧未除,防范风险为主,等待灿烂明天。
但从长期看隐忧仍在,首先美国加息预期仅是延后,而非终结,美国失业率已经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不能低估美联储利率正常化的决心。而欧洲经济过去1年持续向好,因而宽松的延后应属短期之举而非常态。而中国政府改革供给侧的决心明确,因而需降低对降准降息等刺激需求的宽松货币政策预期。
因此无论是指望美联储再来一轮QE4、或者中国央行再度大水漫灌并不现实。未来经济将经历去产能阵痛,短期会面临风险释放,但去产能是华山一条路,坚持下去必然会赢来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