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泡沫之殇——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的教训
日元升值被迫降息,经济泡沫膨胀。85年广场协议后美国的货币宽松速度加快,日本放任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通道。由于担心日元升值抬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削弱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日本政府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动大幅下调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失误,泡沫转瞬生灭。在超低利率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大大超过了年均4%的GDP增长率,社会充斥着过多的廉价资金,资产泡沫产生。89年5月起,日本央行短期提高贴现率,政府突然强制收紧信贷,M2增速大幅下降,宏观调控力度过猛,泡沫迅速破灭。
通货紧缩加重,财政效果递减。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加剧了日本内需不足的困境,直接导致了通货紧缩。从92年起,日本政府以“紧急经济对策”或“补充预算”等方式,多次扩张财政支出。长期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给经济带来了两次短暂的复苏,但并没有把日本经济推向自发的增长轨道。
日本泡沫之殇,经济迷失十年。虽然其间有所反复,但整体来看93-02年日本GDP年均增长率仅为 0.8%。日本经济之所以会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停滞,不仅仅因为泡沫破灭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也与日本政府的政策失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国际环境动荡等因素密不可分。
一周扫描:
海外经济:全球宽松延长。上周美联储1月议息后决定暂不加息,而日本央行突然实施负利率,意味着全球货币宽松周期或延长。目前期货市场显示的美国再次加息的时间已经从7-9月延后至12月,若16年美联储也不加息,则会显著改变全球货币紧缩的预期,全球金融市场或会迎来难得的喘息窗口。
国内短期经济和物价:经济仍未企稳,物价短期回升。15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2.3%,为99年以来首次转负,其中12月同比跌幅扩大至-4.7%。1月以来经济仍未企稳。下游需求好坏参半,地产销量拾级而下,乘用车销量依然高增。而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工业生产持续走弱,电力耗煤跌幅仍在10%以上。临近春节,上周猪价、菜价大涨,食品价格涨幅扩大。预测1月CPI食品价格环涨1%,1月CPI小升至1.7%。上周国际油价大幅反弹,国内煤价小涨,钢价小跌。预测1月PPI环比有望止跌,同比降幅或收窄至-4.9%。
流动性和货币政策:货币短期充裕,宽松依然两难。上周银行间R007(2.480, 0.00,0.00%)降至2.5%,R001(1.260, 0.00, 0.00%)降至2.02%,流动性有所改善,但票据利率仍维持在3%以上高位。上周央行逆回购8800亿,到期1900亿,公开市场净投放6900亿,1月公开市场净投放高达13150亿,创历年之最。加上MLF净投放6125亿,1月净投放约2万亿。但1月巨额投放中大部分属于1个月以内短期资金,节后面临考验。上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均保持稳定,外汇市场美元成交量萎缩至日均150亿美元。在美国经济向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持续承压,日本负利率或加剧货币竞争性贬值。未来人民币要么一次性大幅贬值,释放利率政策空间。如要坚持稳定汇率,则必须加强管制,同时利率政策将受约束。短期政策或以稳汇率优先,宽松货币政策受制。
国内政策:关注就业和收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李克强召开座谈会,称中国经济正处在调结构关键时期,未来需要关注就业、收入和环境等指标。
降低宽松预期,债市多看少动——海通利率债2月报
2月利率债前瞻:资金平稳过年,债券多看少动
2月经济判断:需求好坏参半,生产仍低迷。1月房贷利率降至新低,而首套房利率折扣比例也继续上升,但由于春节临近,地产销量仍拾级而下。中观方面,1月上旬重点钢企粗钢产量同比增速-12.2%,跌幅较12月下旬微幅扩大,高炉开工率新低,电力耗煤跌幅仍在10%以上,均指向1月生产仍处低位,经济并未真正企稳。
2月通胀判断:物价继续回升。临近春节,叠加寒冷天气,近期猪价、菜价均大幅上升,预计1月食品价格环涨1%,1月CPI同比或小幅回升,春节期间食品价格仍相对保持上涨。而近期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上周国内煤价上涨,钢价下跌,预计1月PPI同比跌幅可能收窄。
2月政策判断:降低宽松预期,资金平稳过节。1月以来,央行多工具稳定资金面。且美国加息预期延后,全球宽松延长,人民币贬值预期下降。预计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将平稳度过春节,R007继续在2%-2.5%波动。但日本负利率或引发各国竞争性贬值,美国加息背景下人民币中期仍承压,仍需降低宽松预期。
2月债市判断:短久期加杠杆可行,建议多看少动。央行结构性工具投放下,短期流动性无忧,货币利率稳定在低位,意味着短久期加杠杆策略依然可行。但节前交易热情下降,适合多看少动。维持10年国债2.6%-3.1%区间,10年国开3.0%-3.5%的区间不变。
节后一级供给可能扩大,信贷投放超增或将分流债市资金。我们仍需关注汇率波动和信用风险对流动性的影响。综合来看,这些风险因素都导致利率债长端有调整压力。因此建议缩短久期、提高评级,等待利率调整后的机会。
1月市场回顾:利率债大涨后调整,曲线平坦上移
货币市场:央行巨额投放,回购利率下行。1月央行公开市场大手笔投放,1月最后一周7天逆回购1800亿,28天跨春节逆回购投放7000亿,逆回购到期1900亿,净投放6900亿。同时扩大SLO质押品参与机构范围、将政府支持机构证券和商业银行债纳入OMO和SLO质押品范围,并将从1月29日到2月19日的每个工作日均展开公开市场操作,以平滑货币利率波动,防止出现局部流动性风险。上周在央行多措施作用下,R007均值下跌10BP至2.5%,R001均值下跌8BP至2.02%。
一级市场:1月利率债发行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月国债发行了1700亿元,到期1410亿元,净供给增加29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了3340亿元,到期1265亿元,净供给增加2075亿元;地方政府债无发行,无到期,净供给没有变化。
二级市场:利率债先涨后跌,曲线平坦上移。1月1年期国债利率上行2BP至2.32%,1年期国开债上行13BP至2.53%;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2BP至2.84%,10年期国开债下行3BP至3.1%。
防风险为上——海通信用债2月报
本周专题: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梳理。截至1月底,已有25个省级政府披露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数据,这也是债务甄别数据首次公布。
1)债务绝对规模:东部沿海省份较高。从2015年末地方债务规模来看,江苏最高,为10954万亿,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也较高,此外,辽宁和贵州也超过9000亿元,或与较多债务在甄别中纳入预算有关。
2)债务增长率:西南、西北地区增速较快。从2015年底相对2013年6月份的增速来看,整体增速45%,宁夏增速最高,达到127%,广西、贵州等西南地区也较高,仅湖北和重庆两省市增速为负。
3)负债率:贵州、云南、宁夏等负债率较高。地方政府整体负债率为22%,贵州、云南、宁夏、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份负债率较高,债务规范化使得各省负债率普遍下行,但受制于经济下滑,2015年甘肃、新疆、山西、黑龙江等省份负债率逆势上行。
4)债务置换额度对城投债覆盖程度分析。债务置换利于提高地方政府资金腾挪空间,利好存量城投债,从可用额度对城投债余额的覆盖程度来看,辽宁、广东、上海、北京等覆盖程度较高,而江苏、重庆、湖北等覆盖程度较低。
一月市场回顾:收益率走势分化,城投债表现较佳。1月一级市场主要信用债品种净供给4913亿元,有所增加。AAA和AA+等级发行人占比上升,AA等级发行人占比下降,整体资质略有提升。制造业发行人占主要优势,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占比亦相对较高。在发行的618只主要品种信用债中有129只城投债,占比超过两成。1月二级市场成交31198亿元,有所下降。信用债收益率现期限分化和评级分化,1年期品种中,AA+和AA收益率分别下行3BP和10BP,而其他评级券种收益率上行约5-9BP;3年期和5年期品种中,中低等级券种收益率下行约1-4BP,而高等级券种收益率上行约3-10BP;7年期品种收益率下行约2-8BP.
一月评级迁徙评论:制造业风险持续。上月共公告11项信用债主体评级向上调整行动和4项信用债主体评级向下调整行动。评级上调的发行人中有6家为城投平台,其余为产业债发行人,各主体评级的发行人运营良好,整体收入和盈利水平稳步增长,偿债压力较小。评级下调的发行人均为产业债发行人,其中3家来自制造业,1家来自采矿业,主要受经济下行和行业景气度恢复缓慢的影响,公司亏损加重,债务压力大,出现兑付风险。
投资策略:防风险为上。上周信用债跟随利率债大幅调整,AAA级企业债收益率平均上行11BP、AA级企业债利率平均上行6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上行9BP。下一步信用债表现如何?建议关注以下几点:
1)信用风险仍是主要风险点。我们最新进行的海通一致预期调查显示,信用风险仍为债市投资者担忧的主要风险点,高等级信用债取代利率债成为受访者最为看好的债券品种,而低等级信用债仍为投资者最不看好的债券品种。
2)地方债发行启动在即,供给冲击不容小觑。财政部下发关于地方债发行的通知,地方债大概率将于一季度启动发行,对于新增债和置换债仍有规模上限限制,发行进度会趋于平稳。我们预计今年置换债额度将达到5-6万亿,远超去年,而货币宽松受制于汇率,仍需警惕地方债的供给冲击。
3)再融资受阻或为最后一根稻草。李克强在1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或环保安全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而近期已有大行和股份行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实行限贷,贷款停贷和债券难发或为压垮僵尸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4)防风险为上,优选短久期高等级。信用风险仍在升温,再融资受阻或使得信用违约大幅上升,信用债防风险为上;在防踩雷压力下,相对安全的中高等级信用债被疯狂追逐,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压缩至历史低位,虽调整风险有限,但上涨空间缩窄,波动或将加大;信用债应以防风险为主,优选短久期高等级进行配置。
向长期配置机会迈进——海通类固收2月报
1月转债市场整体表现:转债刚性定价打破,杀估值导致下跌
1月中证转债指数下跌10.48%,同期上证综指下跌22.65%,沪深300(2946.090, 92.33,3.24%)下跌21.04%,中小板指(9747.923, 344.79, 3.67%)数下跌25.27%,创业板指下跌26.53%。
因“杀估值”和股市拖累,上月个券普跌。宝钢EB大跌24.68%,清控EB跌幅也达到21%。电气转债、格力转债和国盛EB的月跌幅在11%-15%之间,歌尔转债、天集EB和国资EB跌幅在7%-9%左右。而新上市的蓝标、三一、国贸转债的月内波动相对较小,蓝标和三一下跌0.05%和1.72%,而国贸转债上涨0.77%。
新券上市价格明显下滑。上月蓝标转债、三一转债、国贸转债和九州转债均上市,由于权益市场接连下跌,叠加转债价格刚性被打破,新券上市价格普遍落在105-110元区间左右;九州转债因正股资质较好、正股股价较高而上市价格达到117元,但新券上市再也无法达到140元高价。
为何1月会出现“杀估值”?我们此前一再强调,当转债按照股性估值时,30%左右的转股溢价率是合理的,而15年4季度高达50%-60%以上的溢价率存在明显高估现象,随着一级市场供给增多,必然要遭遇估值下降的过程。而16年1月,转债发行明显提速,三一、国贸、九州、顺昌和广汽转债接连发行,100亿宁波银行(12.13, 0.40, 3.41%)转债也公布拟发行方案,叠加1月中旬央行并未如预期降准、银行间资金面收紧,在流动性收紧、抛旧换新和股市大跌的多重影响下,1月转债估值和转股价值同时下滑,从而导致个券普遍下跌。
2月转债市场前瞻:向长期配置机会迈进
风险偏好下滑,权益走势波动仍大。1月股市接连下挫,从利率(货币宽松退位)、盈利(去产能背景下,工业企业盈利仍艰难)和风险偏好(两融余额和股市成交额明显下滑)来看,股市走势前途未卜。
等待股市稳定,向长期配置机会迈进。转债走势与大盘联动性高,建议等待股市稳定后再操作。而个券经过此轮下跌后,由股性转为债性,部分个券到期收益率由负转正,长期配置价值显现。建议挑选到期收益率为正、纯债溢价率在10%以内的个券潜伏,且转债优于EB.
一级打新因地制宜。近期新券广汽转债中签率0.25%、符合我们预期,但顺昌转债中签率高达0.64%,主因市场偏好广汽和高定金比例制约顺昌收益。随着市场价格逐步回归常态,二级也可配置新券,建议一级打新因地制宜——优质标的积极参与、但降低回报预期;正股相对普通的小盘个券适度参与,或有博弈惊喜。
2月分级A策略:流动性和溢价是制约
上周分级A隐含收益率小幅升至4.88%,市场份额仍在600亿份左右徘徊,而相当一部分A价格均在1元以上,其中不泛+3%和+4%品种,使得下折收益被消灭。与信用债收益率相比,分级A在纯债价值上有优势,但流动性和高溢价制约A类投资价值。
上周新能A级、网金A、一带A、医疗A、军工A等均触发下折,但理论下折收益较低,大都在1%以内。目前金融地A、煤炭A级、证券A基、成长A级等离下折边界较近,但A类价格溢价使得下折收益偏低,下折机会建议关注一带一A、国防A、带路A等。而套利角度,当前整体折价率不高,均在2.5%以内,整体溢价率则相对较高,关注建信稳健、诺安稳健、深100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