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点:去产能和合理布局
以“三步走”最终推进钢铁行业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大背景是产能过剩。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宝钢武钢联合重组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钢铁去产能中如何发挥联合效应。
迟京东说:“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实现脱困升级才是钢铁行业的最终目标。如果只化解了过剩产能,而没能脱困升级,也是不成功的。”
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钢企利润从2007年1600多亿元的峰值水平,一路下降至2012年接近零值,再跌至2015年行业亏损600多亿元的罕见状态。而钢铁业的名义与实际投资,也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出现投资负增长。
然而,这不仅仅是“量”上的矛盾:钢的消费需求在达到峰值后也进入峰值平台区,与此同时,钢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并不会自动消减。此外,产业的集中度过低和企业布局的不合理,也让行业雪上加霜。
“很多钢企建在不应布局的地方。下一步,结合兼并重组,也需进一步调整布局。”迟京东说,不应像过去,哪个地方需要钢铁就在哪个地方建钢铁厂。现在,需要考虑在哪里生产更好、哪里更有条件建厂。比如,沿海、沿长江的生产要素就比内陆更好。又如,一些钢厂建在省会城市等重要城市,也是非常不合理的布局。在省会城市的济钢很可能在明年关门,被日照新建的钢厂所替代。
“一些内陆钢厂的生产规模可能要压缩,但是在沿海尤其是南部沿海的生产规模还会增加。”迟京东如是分析了未来钢铁产能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