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年亏损后,澳洋健康将剥离化学纤维业务。
5月6日晚间,澳洋健康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出售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获取现金,标的资产的交易对价为17.4亿元。
本次交易对方为赛得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生产商,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受此消息影响,5月7日,澳洋健康的股价涨停,收盘价为5.75元。
剥离亏损资产
据悉,澳洋健康当前的主营业务包括化学纤维、医疗健康两大核心业务。化学纤维业务主要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最终销售产品为粘胶短纤及高白、阻燃等差变化品种,属于纺织原料。医疗健康业务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和医药物流业务。
但在最初上市之际,还名为“澳洋科技”的公司主营业务为粘胶短纤的生产销售。2015年,澳洋科技完成了澳洋健投100%股权的收购,公司形成了化学纤维及医疗健康两大主业,并于2018年9月更名为“澳洋健康”。
然而近年来,粘胶短纤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公司粘胶纤维业务出现严重困难,整体发生严重亏损。直至2020年四季度开始,粘胶短纤需求回暖,价格出现回升,进入2021年后持续上升,使得公司2021年一季度亏损得以停止。
根据未经审计的模拟财务数据,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3个月,公司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净利润分别为-45348.78万元、-42070.86万元以及1361.63万元。
历年财务数据显示,2015年-2020年,公司来自化纤行业的收入分别为22.94亿元、32.19亿元、36.42亿元、29.51亿元、11.85亿元、12.14亿元,占据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0.23%、66.02%、67.87%、62.64%、39.74%、39.38%。
可以看出,从2019年起,公司来自化纤行业的收入持续下滑,收入占比也显著下降,并且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由于化纤业务亏损严重,公司的整体业绩也难免收到影响。2019年-2020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7939.89万元、-59963.51万元。2021年1-3月,公司未经审计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36.92万元。
公司也坦言,如果粘胶纤维的市场需求又出现不利变化,公司粘胶纤维业务可能又会出现亏损。
对于本次交易的目的,澳洋健康表示,公司将剥离过去三年持续严重亏损的粘胶短纤业务,不再受到粘胶短纤行业价格波动因素的影响,避免了进一步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同时,公司将实现公司的业务战略调整,剥离化学纤维业务,全力投入医疗健康业务,实现业务转型和产业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1年3月末,标的资产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为5.94亿元,而标的资产的交易对价为17.4亿元。
虽然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还未完成,如以未经审计的数据来计算,本次交易的溢价率为192.93%。在标的资产常年亏损的情况下,这一定价是否合理?
业绩承诺完成后变脸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剥离化学纤维业务,以现有的大健康业务为主营业务,在大健康产业领域内从事医疗服务业务和医药流通业务。
那么,公司近年来的医疗服务业务和医药流通业务表现如何?
据悉,2015年,公司收购了澳洋健投100%股权,后者当时承诺2015年、2016年、2017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000万元、6000万元、7200万元。从澳洋健康2015年至2017年的年报来看,上述业绩承诺全部完成。
但完成业绩承诺后,澳洋健投的业绩表现也很快发生了变化。
2018年-2019年,澳洋健投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0603.10万元、84697.2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7911.80万元、3016.64万元。
2019年,澳洋健投的收入明明同比增长19.96%,但是净利润却下滑61.87%,原因何在?
此外,澳洋健康的重要全资子公司江苏澳洋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近两年也一直亏损。2018年-2019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53.85万元、-2517.73万元。
根据未经审计的模拟财务数据,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3个月,公司与差别化粘胶短纤和普通粘胶纤维制造和销售业务相关的全部资产(本次交易标的资产)的净利润分别为-45348.78万元、-42070.86万元以及1361.63万元。
而同期,澳洋健康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47939.89万元、-59963.51万元、36.92万元。
IPO日报简单计算发现,剥离亏损的化纤业务后,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3个月,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591.11万元、-17892.65万元、-1324.71万元。
这或许意味着,不考虑非经常性损益,进军大健康行业多年,公司的相关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公司未来又将如何扭转这一局面?
对此,IPO日报多次致电公司董秘办,但截至发稿一直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