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不仅被牧原股份挤下了上市猪企“老大”的位置,如今业绩更是被正邦股份、新希望反超。温氏股份为何掉队?
股价下跌引质疑
面对温氏股份的利润下滑、股价下跌,投资者们“坐不住”了。5月11日,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温氏股份连连发问。一位投资者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温氏股份的股价较去年买入时已下跌超过50%,在生猪价格走高时,温氏股份的业绩却在下降,如今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公司的业绩更是一路下滑,不见好转。
针对股价的断崖式下跌,温氏股份解释道,股价走势由市场投资者决定,公司管理层对此一直都很重视,希望通过做好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经营效益,为股价上行提供支撑。对于这一回复,投资者表示并不满意,上述投资者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公司的业绩决定股票的走势,与同类型的上市猪企相比,温氏股份不仅没赚到钱,还一再亏损,这令投资者十分气愤。
一位长期观察生猪养殖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温氏股份的业绩下滑是意料之中的。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温氏股份签订的一些生猪订单受到了影响。这些订单里的生猪,都是由中小养殖散户饲养的,在后续复产过程中,这些散户不愿意再承担风险,复产意愿较低。这就导致在猪价达到最高点时,温氏股份的生猪供应跟不上了。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超长猪周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但是温氏股份的生猪产能仍处在恢复阶段。近日,温氏股份回复深交所称,公司的种猪和肉猪存栏量正逐步增加,但肉猪生产周期较长,从种猪、肉猪存栏量增加到肉猪出栏量恢复到之前正常年份的水平,大概还需要近一年时间。
温氏股份掉队了
因为在产能恢复速度上掉队,所以在2020年“超长猪周期”中,温氏股份没赚到钱。根据年报,温氏股份2020年净利润同比下降了46.83%。而竞争对手牧原股份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48.97%,其赚得的净利润几乎是温氏股份净利润的3.7倍。不仅如此,2021年4月份,正邦股份、新希望在生猪销售量上,也远超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辉”。2015年,抢先上市的温氏股份在市场中稳坐行业“老大”位置,生猪销售量约为牧原股份的10倍,收入也几乎是牧原股份的9倍。
如今的温氏股份,业绩一降再降。根据一季度业绩报告,温氏股份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下滑71%。针对业绩下滑的情况,温氏股份相关工作人员曾于2020年年底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活禽销售价格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养鸡、养鸭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故公司业绩出现较大亏损。同时,温氏股份于近日回复投资者称,生猪养殖业务受猪价下滑和非经常性成本影响,业绩出现阶段性下降。这也意味着,温氏股份的家禽、生猪业务均面临着增长困境,短期内扭转业绩的难度较大。
业绩下降的同时,温氏股份的负债在增加。2020年,温氏股份负债329.12亿元,同比增长73.67%,资产负债率达40.88%。对此,温氏股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采取举债、增发等融资行为,都是为了给公司募集发展所需资金,好把企业做大做强。但这一说法,并不能令投资人满意。“业绩下跌严重,但并未见温氏股份采取任何提升业绩的措施。”上述投资者表示。
两个主业均受挫
温氏股份在业务上为鸡、猪双主业布局,但对温氏股份而言,现在哪一个主业都不能让其省心。根据2021年4月份主产品销售情况简报,温氏股份肉鸡销售收入、毛鸡销售均价环比分别下降4.01% 、6.29%,肉猪销售收入、毛猪销售均价环比、同比下跌更为惨重。
当前的温氏股份面临“内忧外患”的困扰。一方面,家禽市场持续低迷,肉鸡、毛鸡价格上涨乏力。卓创资讯数据显示,毛鸡养殖盈利仅有1.68元/只;而屠宰端今年理论亏损将达到1.20元/只,较往年盈利水平出现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比,温氏股份在生猪养殖上的成本还较高,利润自然受到影响。温氏股份相关工作人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一季度公司养猪业务略有亏损,主要是因为一季度成本波动异常,部分外购仔猪育肥后在一季度上市,但相比于自产猪苗,外购猪苗成本较高,因此商品肉猪的成本也随之增高。
目前,温氏股份在与同类型企业的“成本战”中也慢了一步。温氏股份一季度养猪业务的成本约为15元/公斤,而牧原股份2020年全年商品猪生产成本在13.5元/公斤左右。在销售量、成本均落后的情况下,温氏股份离行业“老大”的位置越来越远。不仅如此,2020年底,牧原股份、新希望分别发布公告,要将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1.5-11.8元/公斤、11-12元/公斤。直到2021年2月,温氏股份才表示,要将成本降至20元/公斤以下。近日,温氏股份在对投资者的回复中表示生猪业务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降成本。
温氏股份在降低生猪养殖成本、优化家禽饲养结构上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中国商报记者致电询问温氏股份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对上述问题的回复。(记者 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