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联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联控股",000036.SZ)公告称,3名董监高减持期届满,合计减持26.78万股。
减持公告一出引起一片哗然。中小股东在各大论坛上讨论:华联股份在深圳有较多低成本优质土储,毛利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公司历年高分红,为何二级市场估值这么低?而且高层还在减持?
从市场表现来看,自2020年8月至今,华联股份股价从5元/股下滑至3.7元/股,滚动市盈率仅16倍。
业绩"跌跌不休"
公开资料显示,华联控股于1994年上市,主营业务最早由原来的单一化纤业变更为纺织服装业,再转向石化新材料。2010年,公司投入于房地产开发,先后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开发建设了多个大型房地产项目。
2015年华联控股宣布将转型,至于原因,公司称:"公司存在进行房地产主业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内在需求,具有进行跨行业投资的能力,未来公司将重点关注主业的拓展及延伸,同时也会关注个别符合国家新兴战略产业方向的投资项目,在跨行业投资经营方面尚未形成具体的投资计划或投资方向。"
当时,各大研究机构表示,基于华联控股有着丰富的转型经验,看好公司转型成果。
然而,之后的五年,华联控股不再新增土储,在其他领域也未迈开大步。直到最近,公司仍在不断重申其转型的信心:"公司存在产业升级转型诉求,正在积极探索转型方向及路径。"
伴随着响亮的口号声,华联控股近三年业绩却跌跌不休。2018年至2020年,华联控股营业收入分别为33.35亿元、31.7亿元、27.05亿元,同比下滑16%、5%、14.63%;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7亿元、8.18亿元、5.5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15.6%、32.6%。
今年一季度表现更差,营业总收入为5.2亿元,同比下降65%;归母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66.8%。
这样的趋势想扭转不容易。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约20亿元,相比2020年的27亿元明显下滑。
华联控股向投资者解释称:"公司目前销售产品结构以研发办公为主,研发办公则面向特定圈层大客户,单位面积大、总价高,面临较大的去化压力。"
20亿贷款与15亿理财
"转型口号从2015年就开始喊了,但时至今日仍然未见实际举措,转型还打算筹备几个六年?"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如此提问。
华联控股对此回应称:"如何解决公司土地储备不足、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后劲等问题,公司最近几年一直在研究、探索,但产业转型需要结合公司自身实力,更要控制好投资风险,稳中求进。"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至2019年,华联控股毛利率保持在70%左右,在行业内排名前列。但公司位于深圳南山区、宝安区的旧工业厂区土储已持有超过20年,而如今随着土地慢慢去化,高毛利率优势难以继续保持。
2020年,公司毛利率为65.02%,同比下滑7.8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加权)为11.08%,同比下滑4.57个百分点;同期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5.4亿元。
《投资者网》梳理发现,截至今年5月,"华联城市全景"项目除8200多平方米商业自持出租外,目前剩余3套尾盘在销售;杭州公馆只有1.3万平米未售。
目前尚未开发的土储只剩"华联南山A区"城市更新项目,其占地7.7万平方米,属于"工改保"(工业用地改保障性住房),公司正进行项目申报等相关工作。
近两年来,华联控股几次向投资者表态将增加土储,但却迟迟没有行动:"公司土地储备不足是制约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若在或核心二线城市遇有合适的土地或项目,公司还是会适当考虑增加储备项目。"
华联控股似乎并不缺钱。根据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仅为43.3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3680万元,货币资金近40.89亿元。
同时,公司在分红方面也出手不菲。2016年至2020年,其利润分配方案分别为每10股派发现金3元、每10股派发现金5元、每10股派发现金6元、每10股派发现金4元、每10股派发现金2.3元。
自1994年上市至今,华联控股累计现金分红22.54亿元,通过首发、两次定增及股权激励等累计融资10.86亿元;截至2020年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润高达26.86亿元。
投资者也因此提出疑问:"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银行贷款20亿元,平均利率为6.5%;现金理财15亿元,平均利率约5%。公司为何以更高的利率贷款,且不拿地?"
华联控股对此回应称:"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短期投资行为,是为了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取得较高收益,银行贷款是项目贷款。"
麻烦的"控股权之争"
《投资者网》研判财报发现,华联控股管理层存在"老龄化"趋势,且几乎没有房地产行业的相关从业经验。如董事长丁跃63岁,以往工作经历集中在纺织行业。
董事会其余人员中,除两名40岁的董事外,余下的中最年轻也有56岁,多为财务专业人士。
这样的华联控股引来资本环伺。华联控股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目前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恒裕集团或将替代华联集团,成为华联控股的控股股东。
此前,杭州金研宣布以55亿元总对价,从锦江集团、河南富鑫、浙江康瑞手中买入华联集团约54%股权,从而间接控股华联控股。
杭州金研背后是恒裕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恒裕集团始建于1987年,目前已在深圳开发的项目包括恒裕滨城、大南山紫园、香蜜湖九号大院、恒裕嘉城、来福士广场等,多是顶级豪宅。
上述方案因锦江集团等公司未能履约使得股权转让搁浅,杭州金研把锦江集团告上法庭,目前仍在对簿公堂。
"常理来说,华联控股这样一个大品牌,还不至于让其他企业轻易控股。这些事件说明公司内部股权结构、市值管理、公司治理等比较松散。"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6月初对此分析称,"双方目前还在对簿公堂,未来有一定风险;这可能会影响后续的企业战略,并引发管理层的变动等,上市公司应当处理好华联集团、恒裕集团及恒裕资本的关系,防范股东之间竞争引起的股价大幅度波动。"
对于此事产生的影响,华联控股今年5月在业绩说明会上回应投资者:"关于股东层面的股权纠纷及变动事宜是否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影响,主要取决于新股东对华联集团是否构成实质性控制,公司目前不宜对该事项进展或结果作出前瞻性判断。"
而针对未来的发展战略与定位,其表示:"公司目前主业为'房地产开发+运营',拟在稳定主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主业转型升级与产业转型发展等事宜。"
而具体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华联控股并未正面答复。
部分高管正在"用脚投票"。5月24日华联控股公布,公司董监高此次减持计划的实施时间已期满。其中,黄欣、陈善民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合计减持公司股份26.77万股。
针对业绩下滑、股东减持、何时新增土储等问题,《投资者网》近期致电并电邮公司董秘办,等待五日仍未获回复。谢莹洁(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