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每年这个时候,股市行情总是比较活跃。一年刚开始,投资机构都有较为强烈的操作冲动,毕竟要完成全年的盈利目标。另外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就相对容易出现政策热点,而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高潮,这里也有不少淘金的机会。总之,如同春天万木复苏一样,这个时候的股市通常也是生机勃勃,行情活跃。
不过,今年的情况恐怕比较特殊,虽然也有不少人在讲要抓春季行情,有的机构还明确宣布目标位可以到3200点。但至少到现在的盘面表现并不像是会有这样的行情出现。就在上周末,证监会领导更换,过去遇到这种情况,股市往往会作出十分强烈的反映,指数会上涨一段。但这次虽然相关的议论不少,但行情也就维系了一天,到了周四更是再现千股跌停的场面,将二月份以来的涨幅悉数抹去。这表明,后市并不令人乐观,相反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首先是来自实体经济。去年尽管GDP增长完成了既定目标,但也确实是多年来幅度最低的。这种状况表现在实体经济领域,就是企业经营困难,盈利下滑。在上市公司中盈利占到近半壁江山的银行,前些年的业绩增长基本都在两位数,去年恐怕只有微幅增长了。而其它一些上中游行业的大型企业,经营困难则更大。像航运与有色金属,几乎是全行业亏损,钢铁和煤炭、水泥等,则大面积亏损,石油石化行业则是利润大幅度下降。这些行业是传统蓝筹股最为集中的,现在却出现了业绩明显拖后腿的局面,不但是前所未有的,也给市场以很大的压力,一些传统投资模式也因此受到了挑战。
压力之二,是投资者对于股市缺乏稳定的预期。去年股灾的结果,一是消灭了一大批最活跃的中产阶层投资者,二是让人们对股市望而生畏,产生强烈的抗拒意识。如今,股市还需要进行很多改革,但相关措施又是语焉不详,各种不实传闻满天飞却鲜见有被澄清的,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股市自然就没有稳定的预期,大家都想做短线。于是,不但两融余额持续下降,市场的换手率也进入到历史的低位区。在市场流动性并不算很紧张的状况下,社会闲置资金却拒绝进入股市,而是流向房地产、黄金等市场,客观而言就是避险情绪很突出。
压力之三,则是市场本身缺乏热点,没有向投资者提供有实质性内容的、可持续的操作题材。虽然近期一些行业也屡屡获得利好政策的支持,但一方面力度不算很大,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又都是在预期之中的,因此其刺激效应就十分有限。而且,从现实来看,人们所能够想到的热点,不少又还是比较虚的,很难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同,这就制约了其行情的展开。对于结构性行情来说,一定是需要有龙头的,没有领涨板块的行情,既走不高也走不远,因此也就没有大的机会。
对于今年的春季大家应该有个客观的认识,这个春天恐怕真的有点冷,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对此间的行情有不切实际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