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达和新兴市场股市普遍继续反弹、唯独A股继续下跌,国际油价和金属价格继续反弹,而黄金则小幅下跌。
美国通胀跳升,加息预期重燃。上周美国公布的1月核心PCE物价指数达到1.7%,创下近4年以来新高,而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反弹,美国1月的PCE物价总指数也达到1.3%,而在5个月以前还仅为0.2%,意味着美国通胀出现了快速跳升。物价超增使得美国加息预期重燃,16年内加息的概率重新升至50%以上,而4月加息的概率也从不到20%升至接近40%,而加息预期重燃也导致了黄金的短期下跌。
新广场协议无果。G20上周在上海召开央行和财长会议,虽然会议提及了全球经济下行、汇率波动、资本流动、英国脱欧等多重风险,也达成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建投资和贸易往来等共识,但对媒体事前渲染的“新广场协议”,仅仅以“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作为总结陈词。
国内生产收缩、通胀持续回升。1-2月发电耗煤累计增速降幅扩大,预示工业生产继续收缩。与此同时统计局2月食品价格跳涨,我们上调2月CPI预测至2%,若无CPI权重调整则CPI将升至2.4%。目前物价上升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则1月货币超增、预示未来半年内物价趋升;二则大宗商品反弹、PPI降幅持续缩窄,将推动CPI持续回升。
有人欢喜有人愁。未来需重点关注黄金、商品等通胀受益类资产,回避债券等通胀受损类资产,而股权类资产的盈利受益、估值受损。此外重资产企业受益于通胀回升、而轻资产类企业则受损。
宽松有心无力、财政或将加码。上周媒体报道央行在G20上首度提出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央行事后的公报中仍改回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认为目前的货币宽松有心无力,首先是货币超增带来通胀回升的风险,我们预测全年CPI或回升至2.4%,远超1.5%的基准利率。其次是美国经济稳定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兑美元仍面临贬值压力,制约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因此从实际操作看,央行已用公开市场操作取代降息降准,且公开市场持续回笼货币,因而上周流动性已经趋紧,货币宽松再度延后。而央行官员和财政部长均吹风扩大财政赤字率、加码财政政策。
货币利率回升,债市暂避风头——海通债券每周交流与思考第158期(姜超、周霞)
债市小幅下跌。上周国债、城投债利率基本持平,银行间AAA级、AA级企业债利率平均上行3bp,中证转债指数下跌3.58%.
货币脱虚向实。1月信贷的大幅超增显示资金或流向实体经济,1月以来央行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屡次延后,而近期公开市场也持续回笼资金,意味着金融体系流动性趋紧,货币或正脱虚向实。
货币利率趋升。央行发布的G20会议纪要仍维持“稳健货币政策”提法,而从国内基本面角度看,目前无论从通胀回升还是货币贬值压力的角度看,均不支持利率下降,反而指向利率回升。
债市暂避风头。信贷超增意味着银行配债需求下降,而上周长期国开债中标利率高于市场预期,显示利率债供需恶化。叠加美国加息预期重燃、国内通胀预期回升,债市投资仍宜缩短久期、暂避风头,我们上调10年期国开债区间下限10bp至3.2%-3.6%.
以下是具体内容:
宏观:通胀回升怎么办?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经济:生产收缩
1)发电增速下滑。由于低基数效应,2月下旬发电耗煤增速从中旬的-23.9%回升至31.5%,但1-2月发电耗煤累计同比下降-16%,降幅比去年12月的-9.3%显著扩大,指向工业生产继续收缩。
2)地产销量低迷。2月下旬主要23城市地产销量增速大幅反弹至277%,但2月地产销量累计增速仅为14%,低于1月的19.9%,意味着当前诸多地产刺激政策的效果还未体现,暂未带来地产销量的显著回升。
3)新兴消费稳定。上周全国电影票房收入降至17.7亿元,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28.3%;全国观影人次降至5017万人次,同比增速大幅回落至41.1%,标志着文体娱等新兴消费增速回归常态,但依然稳定高增。
二、物价:通胀持续回升
1)通胀持续回升。1月CPI小幅回升至1.8%,而在旧权重下的CPI实为2.1%.2月以来统计局、商务部食品价格环比分别为6.4%、3.2%,预测2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2月CPI将继续反弹至2%,而在旧权重下的CPI实为2.4%,若无CPI权重调整,则通胀已经出现连续大幅跳升。
2)PPI通缩改善。1月PPI从去年12月的-5.9%回升至-5.3%,2月以来煤炭、钢铁价格持续回升,国际油价也持续上涨,预测2月PPI环比止跌,2月PPI同比降幅继续大幅收窄至-4.7%.
3)关注通胀风险。从货币角度看,1月货币大幅超增,M1增速接近20%,预示未来半年内通胀或持续回升。从物价传导角度看,当前国际油价低位反弹,PPI降幅持续收窄,我们预测未来半年内PPI降幅将从当前的-5%左右缩窄至-3%左右,或推动CPI从当前的2%左右回升至2.5%-3%,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通胀回升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4)有人欢喜有人愁。未来需重点关注通胀受益类资产、主要是黄金和商品等,回避通胀受损类资产、主要是债券类资产,而股权类资产的盈利受益于通胀回升、但估值受损,此外重资产企业受益于通胀回升、而轻资产类企业则受损。
三、流动性:宽松有心无力
1)货币利率趋紧。上周银行间R007从2.37%回升至2.43%,R001从1.96%回升至2.04%,且在上周四、五的R007、R001分别升至2.5%与2.1%左右,表明银行间流动性稳中趋紧。
2)货币连续回笼。上周逆回购到期8400亿,国库现金到期500亿,央行操作逆回购8800亿,央行净回笼100亿,连续两周净回笼资金。下周逆回购到期资金仍达到11600亿的巨量,净回笼或将持续。
3)贬值压力再起。上周美国物价超增、美元指数反弹,而人民币贬值压力再起,人民币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分别贬值168和210基点。
4)宽松有心无力。上周媒体报道央行在G20上首度提出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央行事后的公报中仍改回稳健的货币政策。目前宽松货币政策面临多重制约,首先是货币超增带来通胀回升的风险,我们预测全年CPI或回升至2.4%,远超1.5%的基准利率。其次是美国经济稳定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兑美元仍面临贬值压力,制约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因此从实际操作看,央行已用公开市场操作取代降息降准,宽松货币政策一再延后。
四、政策:扩大财政赤字、保持汇率稳定
1)加强结构改革。李克强总理在G20会议发表讲话称,中国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坚持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设,积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2)保持汇率稳定。G20峰会上总理和央行行长再次强调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3)扩大财政赤字率。上周央行调统司司长发表《可较大幅度提高我国财政赤字率》称,中国赤字率可扩大至4%。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G20会议上发言称:“中国目前还有财政空间,今年赤字率会进一步扩大。”
五、海外:美国通胀回升,加息预期重燃
1)美国物价新高、加息预期回升。美联储高度关注的PCE物价指数1月环比大增0.5%,创八个月最大升幅;核心PCE同比大增1.7%远超预期,创13年3月来最高。虽仍未到美联储目标,但体现出改善势头。耶伦此前在国会听证会上指出,表示出了对通胀的担忧,也透露影响通胀的两大因素,强势美元和油价。而美国加息预期也大幅回升,4月再次加息的概率从上周末的17%升至38%,年内加息概率超过50%.
2)美国1月耐用品订单回升。美国1月耐用品订单环比初值4.9%,为近一年来最大增幅,显示出公司正加大投资,如交通设备、机械以及通信设备。交通订单主导了1月耐用品的上升,创下去年3月以来最大增幅,显示出企业的乐观投资行为。剔除交通后,美国1月耐用品订单环比上升1.8%,高于0.3%的预期。
3)英国退欧风险升温。被视为英国政坛重量级人物的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上周宣布,将支持英国脱离欧盟,这无疑为6月将举行的“退欧”公投结果带来巨大不确定性,上周英镑兑美元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跌破1.4.
4)欧元区2月CPI仍低迷。四大经济体中,德国(+0.4%)、法国(-0.1%)、西班牙(-0.9%)三个国家的CPI不及预期,较上月下滑,目前,欧元区19国的通胀水平已经接近三年不及2%的通胀目标。最新数据给欧央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目前唯一不确定的是,欧央行将放出什么样的“大招”。
债券:货币利率回升,债市暂避风头
一、货币市场:宽松再次延后,货币利率回升
1)资金利率小幅上行。上周央行7天逆回购投放8800亿,逆回购到期84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500亿,公开市场净回笼100亿。在大量逆回购到期、缴税以及准备金动态调整等影响下,上周货币利率小幅上行,R007均值上升6BP至2.43%,R001均值上升7BP至2.04%。上周交易所回购利率亦出现大幅上升。
2)资金脱虚向实。市场期望央行降准降息,但是一再落空,年后公开市场又维持回收流动性态势,总池子里的水位并未增加,而近期公布的信贷数据显示池子里的水有相当部分往实体分流,留在金融市场的水位或相对下降。
3)货币宽松延后,货币利率回升。在人民币汇率短期企稳时期,央行货币政策行为决定国内资金水位。媒体报道G20会议上央行称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但在央行事后的公报中仍改回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会从偏重数量转向偏重价格调控的货币体系,逐步建立利率走廊,使其处于合理区间。但从国内基本面角度看,目前无论从通胀回升还是货币贬值压力的角度看,均不支持利率下降,反而指向利率回升。
二、利率债:供需恶化、暂避风头
1)上周利率债小幅调整。上周资金面紧张,利率债小幅调整,成交清淡。上周1年期国债上行3BP至2.28%,国开债上行1BP至2.44%;10年期国债上行3BP至2.86%,10年期国开债上行3BP至3.17%.
2)一级市场供需恶化。上周一农发五期固息债中标利率均低于二级市场水平,但周三农发四期金融债中标利率结果却分化,7年期和20年期低于二级市场水平,10年和15年期高于二级市场。上周二国开发行的四期债中标利率基本符合预期,但周四国开招标的10年期、20年期债中标利率均高于市场预期,反映利率债供需趋恶化。
3)资金流向需关注,金融市场已预演。近4个月央行暂停货币宽松,一是出于对资本外流的担心,二是为了抑制金融机构杠杆,防范系统性风险。最近央行祭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目的也是为了控制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水平,与央行货币政策方向一脉相承。近两个月货币宽松力度减弱,而资金从金融部门流向实体的迹象越发明显,这种趋势能否延续尚待观察。但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反映这一预期,上周股债双杀或许就是一个预演。
4)债市暂避风头。银行是利率债需求主体,若资金流向实体成为短期趋势,将不利于债券需求。随着2月信贷通胀等数据公布,以及利率债供给高峰来临,需警惕债市供需逆转,上调10年国债区间下限10bp至2.8%-3.2%,10年国开区间至3.2%-3.6%.
三、信用债:风险偏好下降
1)上周信用债小幅调整。上周信用债跟随利率债小幅调整,AAA级、AA级企业债利率平均上行3BP,城投债收益率平均下行1BP.
2)银行理财风险偏好下降,流动性要求上升。2015年底银行理财总规模23.5万亿,投向信用债5.97万亿,占比25.42%。其中债项为AAA和AA+等中高等级占比分别为53.49%和26.43%,分别较2014年底上升6.22和1个百分点,而AA及以下占比则下降7.22个百分点,显示理财资金对信用债的风险偏好下降,而随着净值型转型的延续,对于流动性的要求也将上升。
3)不良资产证券化启航。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额度500亿,政策大力支持下未来仍有提升空间。去产能加速推进,过剩产能行业信用风险升温,进一步推升不良压力,而当前不良处置主要是通过AMC,成本较高,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推出有利于拓宽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途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但仍面临较多困难。
4)风险偏好难升,坚持中高等级。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类产品是信用债的最大投资者,2015年以来理财对于信用债的风险偏好下降,所投高等级信用债占比显著上升。未来随着债券违约的常态化和理财向净值型转变,理财资金对于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仍将上升,信用债坚守中高等级。
四、可转债:等待机会
1)股市再度下跌,转债受累。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下跌3.58%,同期HS300下跌3.39%,创业板指下跌8.87%.
2)个券再度普跌,溢价率扩大。上周因正股下挫,九州转债和格力转债跌幅达到7.7%和7.2%,其次为歌尔转债、下跌5.53%,宝钢EB、电气转债、蓝标转债和广汽转债跌幅在3%-4%之间,而天集EB、清控EB、国资EB、三一转债和国贸转债跌幅在1%-3%左右,国盛EB跌幅较小,为0.44%。上周顺昌转债上市,首日价格达到130元,但由于下半周权益下跌拖累,当前价格虽仍有125元,但转股溢价率高达70%,削弱投资价值。
3)转债机会需要等待。上周转债和EB个券的下跌与1月“杀估值”不同,本次价格下跌主因转股价值向下拖累,个券跌幅普遍小于对应正股,导致转股溢价率扩大,降低转债和EB投资性价比。经过本轮下跌,当前个券转股价值均在100元以下,虽然后续股市超跌回升或带来转债价格回暖,但属于短期波动,个券债底保护很弱,转债长期投资机会仍需等待。
五、分级A:隐含收益率和份额上升
1)分级A多数下跌。上周股市震荡下行,而分级A也跟随下跌,平均跌幅在0.54%左右。其中,金鹰500A、带路A、诺德300A表现较佳,涨幅在2%以上;而深成指A、上50A、E金融A、1000A、改革A等表现较差,跌幅在3%以上。
2)隐含收益率随债市微幅上行。当前分级A隐含收益率均值为4.73%,较上周末微幅上行1BP,与债市收益率微幅上行相对应。分级A总份额上升至536亿份,但整体流动性仍不高,分级A长期配置价值仍需等待。
3)关注折价套利机会。从期权价值来看,部分+3%品种具有一定机会,如带路A、一带一A、传媒A、成长A端等。从配对转换价值来看,部分品种有一定折价套利空间且流动性尚可,可关注恒生A、H股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