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军团大撤退
李遥至今不敢相信,自己毕业于知名金融院校,外加有券商工作经验背书,怎么会在股市“打新”上栽了个大跟头。
“打新”即新股申购。通常,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会在IPO申请被批准后向市场募集资金,并发行部分股份,个人或投资机构可以在网上或网下申购这部分新股股权。中签意味着申购成功,持有者便可择机将手里的股票卖掉,绝大多数会大赚一笔。
一般来说,一级市场打新股,相对于二级市场炒股票,是一种相对风险较低,回报较大的投资方式。许多散户正是看中“一级市场吃肉,二级市场喝汤”的收益分配,才对打新趋之若鹜。李遥就是其中之一。
上大学的时候,李遥对金融和股市就十分敏感,毕业后顺利进入证券公司。但考虑到相关规定,证券从业人员不能设立证券账户,不能参与打新、炒股,他在赚到可观的年薪后,果断辞职,一边跟朋友创业,经营健身馆,一边赶忙开通账户,进入股市并坚持打新。
作为一名“90后”,还有过券商工作经验,李遥自认为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打新技巧。
“想要新股中签率高,除了市值高,还要账户多。市值就是你所持有股票的市值,账户可以用家人的身份证多开几个,然后把市值分开。”据他分析,当账户市值达到30万元左右,偶尔会中签一次,但当市值超过70万元,一年差不多能中签两至三只。
李遥也经常和爱打新股的“同行”切磋,学到了要锁定上午10:30至11:15和下午1:30到2:45。他认为那是中签率最高的时段, “当然这也不绝对。”
在成为自由炒股人后,仅靠打新股,李遥这几年赚了不少钱。2020年年中,他果断打新了“年内最牛新股”万泰生物,这只顶着“首个国产HPV疫苗”光环的股票,让他大赚了一笔。
然而最近半年,资本市场行情反复,李遥的资产大幅缩水。“去年12月,我中签了品高股份,现在已经亏了10个点。” 虽说中签者可以弃购,但按照规定最多只能放弃3次,李遥自那时起,彻底死了打新的心。
相比于“90后”的初出茅庐,“70后”的马建军有着几十年的丰富炒股经验。对于打新市场,他早已看透,及时抽身才没有遭受大额亏损。
2021年,马建军中了两签小众的白酒股,总共购入1000股,花了6万多元。“上市首日倒是没有破发,但股价还是跌了,后面走势也一直不好。”他观察了一小段时间,看到连续出现两个涨停板后,赶紧抛掉,“没赚到钱,但也没怎么亏。”
因为A股打新不需要手续费,马建军经常申购,“反正申购了还有一丝中签的可能,不申购一定不会中。”不过现在,这位股市“老炮”明确表示,他再也不会打新了,“风险太大。”
《证券时报》统计,从2021年科创板新股申购户数趋势来看,去年下半年,科创板打新人数由600万户左右减少至500万户左右。近期,科创板打新热情继续降温,打新人数由年初的500万户左右减少至目前320万户,近200万科创板投资者放弃打新。
从“中签如中奖”到“中签如中枪”,许多股民表示十分怀念2019年至2020年的打新时光,“那是能出10%收益的大时代!”
有一线城市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向媒体透露,彼时10个亿的基金,打新能为净值贡献2至3个点;5个亿的基金可以贡献出5个点;1至3亿元的基金能贡献至少7个点。“但近两年贡献很少了,去年也就1个点。今年来看,打新可能不会为基金贡献什么收益了。”
“以前在市场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证券机构打新策略的基金产品年化率能做到8%至10%。今年不行了,底仓回撤太大,相对应,打新策略的基金产品也不吃香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级证券分析师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中一签亏一万
李岚在中签网易云音乐之前,坚持六年申购港股新股。这次中签,她的第一反应竟是开盘当天赶紧抛。“它的发行价格是220港元/股,我卖的时候大约是210港元/股,亏了一点点。”
中签的惊喜来得快,去得也快。李岚很庆幸当时的决定,“要不然现在亏得更惨。”截至4月20日,云音乐收报70港元/股。
“本身中签几率就小,现在发行价格定这么高,亏钱几率也变高了。”李岚现在已经没有更多精力再去打新了,她这句话算是道尽了所有散户的困扰。“打新赔钱,谁愿意玩儿啊!”有股民表示。
《财经天下》周刊观察到,打新军团大撤退的背后,是新股破发影响下,收益率逐渐降低。中一签有时浮亏上万元,打新者直言气得要“吐血”。
4月20日,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龙头企业峰岹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首日破发跌19% ,截至今日收盘,报价66.2元/股。按照股票发行价格82元/股和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股票计算,投资者中一签亏损7900元。
而4月19日,国内汽车电子行业的头部企业经纬恒润登陆科创板时,也是开盘即破发,发行价格121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44.87倍,当日收盘报价100.01元/股,下跌17.35%。按照每个中签号码能认购500股经纬恒润股票计算,投资者中一签亏损10495元。
进入4月以来,研究通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的普源精电、国产射频芯片公司唯捷创芯等企业,都在上市当日遭遇破发。投资者中签如中刀,一签亏损上万元已是常态。
自从2021年下半年新股出现一波密集的“破发潮”后,直到今天,A股打新市场仍频繁上演破发“大戏”。据《证券时报》消息,今年内上市的近百只次新股中,已经有60股破发或盘中破发,破发股占比超60%,今年前4个月的破发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破发比例创十年新高,不少投资者纷纷选择弃购。
经纬恒润网上共发行967万股股份,最终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达到326万股,放弃认购金额高达3.95亿元,约占总发行规模的10.87%,网上发行规模的33.7%。也就是说,有超过1/3的网上打新投资者,中签后,最终放弃缴款。
4月15日,峰岹科技公布发行结果,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182.55万股,放弃认购金额1.497亿元,弃购比例超过20%。
在此情形下,不仅是普通投资者,连机构对于新股申购也趋于谨慎。部分资深新股研究人士表示,当前网下询价机构对于新股的申购越来越谨慎、严格。
虽然新股破发已不是新鲜事,但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看到如此高比例的破发,还是感觉不太寻常。“一般来说,新股破发与发行价偏高,公司本身缺乏吸引投资者的亮点,以及市场环境欠佳这三大因素有关。”
据他观察,这两年投资市场上风险偏好转弱,高风险投资的环境也不甚理想,这就使得无论在股市的一级市场还是在二级市场上,资金相对偏好于价值型股票,而成长型股票则吸引力有所下降。
桂浩明曾表示,“新股破发,对于炒新者来说,意味着全线被套,这样的教训会很深刻,从而能够促使其改变这种过度投机的操作行为。”
“打新”还可持续吗?
大部分散户都是用脚投票,他们只想知道,过去以为稳赚不赔的打新生意,如今为何会变成“割韭菜”的机器?
其实,破发在其他市场十分正常。比如,截至2021年年末,港股破发率高达74%,且行业专家也认为新股破发对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公司业绩较差以及发行市盈率较高都让打新不再“香”。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近期市场情绪不佳,注册制下新股供给增加,加之新股定价过高成为不少打新者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2021年,全市场的新股发行从审批制确立为注册制后,对新股的市盈率基本完全放宽。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一季度发行的新股中,发行市盈率在50倍以上的有33只,其中有7只超过100倍。东微半导、国芯科技的市盈率更是分别达到了429倍和419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将有关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提法进一步升级。简言之,现在A股发行的新股每月仅有8、9只,但注册制实行后,未来可能每月增至18、19只。新股供给增加,破发的几率也在增大。
另外,在新股的发行定价上,大多以市盈率为基础依据,两者成正比。以经纬恒润为例,此次上市共发行了3000万股,其中战略配售533万股,网上发行约967万股,市盈率高达245倍,发行价格也定在了121元/股,令不少投资者心生怯意。
在经玮恒润的股吧里,许多投资者认为,一个做汽车零配件的公司,发行价居然这么贵。更有股民直言,这股价一看就很可能会破发。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发行价在50元以上的新股有22只,占全部新股的比例为1/4以上;发行价在100元以上的5只,均集中在科创板和创业板。22只高价股中,到目前有15只破发,占比近七成。
宋清辉表示,将新股发行价定那么高,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一条隐蔽的利益链。对于新股承销商的投行来说,推高发行价可以获得更高的承销费用,因此他们有抬新股定价的动力。对上市公司而言,也可获得更多的资金,甚至还会出现严重超募现象。
但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看来,新股发行价由专业机构估值定价,监管审核。“如果定价高了,市场上就破发,这不存在绝对合理的问题,更多的是靠市场自身调节。”
宋清辉提醒投资者,“新股不败”是特殊时期的产物,对于打新股的投资者,需要其调整“打新”思路。随着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常态化,“打新”不是包赚不赔的生意,投资者应理性参与新股申购。未来随着新股的赚钱效应减弱,“打新稳赚”或许不再是常态,“破发”反而可能会常伴市场。“新股破发意味着市场更加趋于理性化,此举亦有助于引导市场投资者正确的价值投资观念。”他说。
曾经,股民中签新股后,“躺平”等待涨停板,然后抛售大赚一笔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逐渐成熟的市场开始对打新者们提出更高要求,快速辨别新股质地的好坏就是其中之一。这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绝非坏事。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遥、马建军、李岚均为化名。)(周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