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通道难以为继
事实上,有没有类似文件,基金公司都面临相关转型,有基金公司在《暂行规定》出台前就开始一系列业务转型。
“我司子公司之前有个结构化专户产品在谈,现在一概不能做。”一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从去年就开始谈,到了今年6月份子公司监管收紧,不能做,“然后我们就谈是不是放到母公司来做,但7月18日文件下发,母公司也做不了。”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主要还是收杠杆,在以前,结构化产品的杠杆基本是1:3这个水平,“八条底线”下均要求做到1:1。
另一家基金子公司业务人士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公司很多业务都降杠杆而不能做:“比如之前1:2杠杆的产品,就无法参与了。”
让这位业务人士挺无奈的是,这样一来,很多优先级资金就会换合作方,让信托公司来做。
而沪上一位信托公司资管总经理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最近确实有不少劣后级资金找上门来,劣后级最希望杠杆大,优先级资金反之,希望杠杆越小。”
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主要还是券商找上来多,主要帮他们的大客户做配资。也有私募、银行找上门的。银行,是作为优先资金的出资方,与银行资金对接的次级就很多了,有时候银行主导来找通道。
事实上,在一系列收伞监管下,在银监系统管辖下的信托公司,也放不了多少杠杆,1:2的水平而已。
但对于饥渴的资金而言,杠杆越大总是好的。
“1:2的杠杆,相对基金子公司,还是有优势的。”上述信托公司资管总经理坦言。
前述基金子公司业务人士也表示,在1:2杠杆这个区间水平业务量还是很大的,今年来本身好的资产就少,信托公司重新回到通道业务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暂行规定》出台以后,基金公司纷纷对此展开培训,一些做通道的公司都在思考以后怎么转型,不符合的以后就不做,到期的不再续期。
甚至于,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在《暂行规定》出台之前,就开始收紧这方面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