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强调要“进一步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日前,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围绕“两增”目标,确保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继续发挥好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实现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要继续将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作为投放重点,2021年努力实现此类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的“两增”目标。5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
此次《通知》强调,5家大型银行要努力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增长30%以上。该目标也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保持一致。“就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实际增速已超过50%,超额完成增速目标。2021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目标较去年下降10个百分点,整体完成难度不大。”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今年以来,银行部门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不减。尤其是国务院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至今年年底,促使银行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力度。
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由于小微金融支持政策强度加大,对信贷的指引也更加具体,所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将前期用于大型企业、房地产市场的授信额度合理地向小微企业群体转移。其次,数字金融逐步进入加速发展期,金融机构逐渐意识到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是长期的政策坚持,也是市场大势所趋,所以对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等有利于长期服务小微企业的技术和平台的投入也在加大。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如何围绕“两增”目标,实现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陶金认为,当前小微企业复苏仍然存在痛点和堵点,有必要继续从政策面加强金融支持。首先,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延期还本付息等结构性货币政策仍然有必要延续下去,并有必要探索形成常态化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体系。其次,当前对小微企业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仍然存在覆盖面较低的问题,因此此次《通知》特别强调将“首贷户”纳入相关监管考核标准。以点带面,建设健全小微企业数据共享环境和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快数字金融业务发展、加大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可能是后续发力的重点。
在原晓惠看来,下一步,商业银行应持续加强科技赋能,将科技与金融服务充分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一是要利用数据信息提升风控水平。二是要增强供应链金融能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充分挖掘供应链内上下游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等,通过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提升供应链融资服务效率。加强与重点产业领域核心企业的合作,共同搭建并不断完善供应链融资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帮助核心企业打通产业链内上下游环节。三是提升线上化、场景化金融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