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杨: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四位境内外顶级的基金经理人,现在我们隆重的请出四位基金经理人,第一位是徐健先生,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第三位是王鹏辉先生,第四位是成胜先生。
先介绍一下徐健先生,目前是BosValen资产管理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经在SAC以及澳盛资本任高管,之前我也请教了一下他的背景,徐健应该是在境外华人里为公司创收最多的基金经理之一。第二位是任泽松先生,目前任中邮基金任泽松工作室的负责人,曾经也是我们赫赫有名的公募一哥。然后就是王鹏辉先生,现在担任深圳望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09年到2014年9月底,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统计,王鹏辉先生是在近6年内管理了股票型基金获得了超额的收益,高达200%以上,在全市场的公募基金排名也是第一第二。第四位成胜先生,现在是任浙江涌悦资产执行董事、投资总监。是2010年到2015年,5年五获金牛基金奖。除了徐健先生以外,我观察了一下,另外的三位有一个特点,就是擅长TMP,业绩出众。加上徐健先生以后,四位加起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就是广大证券行业从业女性,以及女性基金心中最大的男神。
我们的主题分成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会问四个阶段问在座的四位,在座四位用3分钟回答对2016年市场判断,然后再用9分钟回答我问他们的个性化问题。
我先问第一个问题,问王鹏辉总。曾经在创业板,把创业板比作刚出生的小孩,比作是多才多艺的,有传媒有环保,有互联网医疗,有互联网金融。从以往投资来看,您非常看好创业板的新兴产业,您是如何看待对未来创业板,以及主板和中小板发展的前景呢?
望正资产王鹏辉:有时候做投资是个比较主观的事情,需要下一些比较武断的结论来做决策,武断的结论就是主板意思不大,我基本上不看主板指数,拆指数的时候,好像系统比较喜欢看。创业板是未来的焦点,应该是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无论从博弈角度来看,还是从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吻合度角度来看,还是从治理结构,企业家精神这些基本面的因素来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这一批企业,都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前景。中小板和创业板是混在一起的,我是觉得这两个差异不太大,但是我是以创业板为代表,和主板有显著的差异的。我觉得未来,如果武断的结论的话,盯着创业板来做股票,做投资,对我们的资金量而言足够了。包括对很多人说很大的资金量不够,其实也够了,只要他想通的话也够了,500亿、1000亿也够,没想通的话,1000万、2000万也不敢买。如果说非要下一个结论的话,有时候需要下一个结论,创业板是核心,主板就是一个外公外婆了,说的不好听一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16年展望来看的话,我觉得刚才的几个板块,显然科技板块还是可以超配的,为什么呢?系统都有问题,我们这个系统,IT系统还没解决这个问题,IT领域里面还是有很强大投资空间在里面,否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2016年刚才他们都讲了很多对IPO,对供给则改革的这些事情,投资于整个社会的最能符合社会潮流的东西会比较好一些,从2016年来看的话,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应该是十三五规划,或者说整个贯穿十三五规划的事情,特别在2016年、2017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子讲的话,围绕着供给侧改革来做事情,会比较好一些,供给侧改革,我同意刘总的观点,合并同类项没有意义,但是围绕着一些好的行业,有些好的企业家来整合资源,这些事情是可以的。最后落脚点还是在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新兴行业,或者文教体系,我们这个供给上原来管制比较多的产业会有比较大的机会。这是一个共识,基本上公募基金,大国公募基金经理配的仓位都在这个方向,社会上能有赚钱效应的,持续的赚钱效应方向也是这个方向,其他券商可能会有阶段性的机会,但是不具有持续性,对2016年市场来看的话,方向上如果有行情,行情的方向很明确,就是有没有行情的问题。美元的加息还有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还有地缘政治的因素,是不是能形成一些扰动的因素,这些风险会怎么释放出来,会不会释放出来,以什么样的节奏释放出来,可能是在大的资产配置上面是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不管怎么样,以中国而言的话,我讲的稍微罗嗦一点,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除了原有价格之外,看不到任何通胀的压力,并且通缩的压力还越来越大。货币的宽松政策,包括一些相关的财政刺激政策都很难有停下来的节奏。回到中国这些东西呢,实际上我觉得明年,还是有很好的潜力,会不会像去年这样子还不一定。把一年高点抹去,划一个大的趋势线过来的话,实际上明年,波动比明年明显收窄,阿尔法策略会非常有效,而不是贝塔的策略。明年做机构投资而言,是取得比较能够满意,2015年显然是机构投资者不能让客户满意的一年,因为指数涨的很多,跌的时候也跌了很多,反弹的时候又反弹太多,也赚不到钱。客户是不满意的一年,不管涨还是跌,他都不满意。
但是展望未来,我觉得可能是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让一般老百姓满意的一年,不管涨跌多少,我觉得会出现这种状况。后面的投资可能赚不了多少钱,相对来说心态会比较舒服一点。
程杨:谢谢,还是坚定看好创业板,以及没有过去被管制过多的行业,希望大家从王鹏辉的发言有所收获。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任泽松,曾经在访谈中听到,看空泡沫的人越来越聪明,在泡沫中游泳的人越来越有钱,当聪明的人越来越有钱时,泡沫也就破了。您对于高估值的新兴行业,未来成长的空间还有多少?未来这些公司是否还能维持盈利继续的高成长,去消化掉这些估值呢?
中邮基金任泽松:可以从过去的三年投资中明显感觉到,买5倍的股票,明显没有买50倍以上股票挣钱多挣钱快。我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对这些股票高估值的看法,首先明确一点,第一点,很多投资者对于估值看法基本上是停留在一个静态的层面,根据以往的业绩,或者说今年业绩去看一些公司,觉得是100倍、5倍、10倍,实际上我们投资的话投的是未来,是未来现金流轴线。估值更多是要考虑这种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之后的估值。大家现在为什么愿意给创业板很多高成长公司100倍以上的估值,因为大家预期通过三五年的成长能把这个估值降到一个合理20倍、30倍的水平,为什么市场包括地产银行就几倍的估值,大家预期他们未来随着他们盈利的恶化,他们的估值会一步一步往上走,这个高和低的话,只是现在一个静态的观点,而并不代表对未来的看法,关键在于未来的判断是否体现,高估值能不能下来,低估值的能不能上去。
第二点,对成长股投资来说,永远是必须在高估值时候去买,低估值的时候去卖。因为很多公司比如说苹果刚开始涨的时候是100多倍,涨到现在变成十几倍了,你觉得现在还有很大的空间吗?很多公司在成长期的时候是需要大量投入的,大量布局的,表面上盈利看起来不一定好,美股很典型的亚马逊[微博],他把过去挣的钱都布局在最先进的方向,才能确定未来的成长期,成长股永远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所以你看到这些公司的盈利已经出来的时候,已经开花结果的时候,你再去支持它,你的投资肯定是没有意义了,你必须在公司需要资金支持,在快速发展的时候,在估值还很高的时候你再去投,这个时候的话,未来获得的回报才能够是真正的5倍、10倍甚至更高的回报,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估值方法也是巨大的差异,大家说这些成长股的估值高无非就是传统的PE、PB,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对很多高成长的公司,你如果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的数学游戏的话,就没有现场这么大头仔者的必要了,你拿电脑一刷,低估值买高估值卖就好了。所以这个来看的话,这样的情况之下,PE、PE方式是不是永远适合所有的公司也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对成长股来讲,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或者是科技股,更重要是看他所处行业的成长空间和这个公司本身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这个行业的空间足够大,公司本身在行业里面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暂时估值高一点你是完全可以容忍的。
第四点,近三年,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板很多公司得高估值,除了通过内生增长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通过外延式扩张,迅速把估值降下来,这一点我特别赞同一开始晓丹总讲的,这个行业特别好,具有王者公司,具有横向纵向整合能力的公司,你自己再做外延扩张的时候,你是有两条腿走路,你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这两条腿走路的话,会使得高估值走的特别快。
能不能通过高业绩增长把估值降下来,这个是分公司去看的,虽然说创业板里面很多公司,但是真正具备这种能力,能够通过未来几年,把估值降下来公司肯定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大量的公司还是高估的。
2016年的观点,总体而言,我自身过去三年只投成长股,从来不碰蓝筹,要说我看好什么,我肯定是坚定看好成长股,看好新兴行业,我觉得涨5倍、10倍的公司只有这种方向可以找出来,传统的蓝筹肯定是找不到5倍、10倍公司出来的,这是非常确定的一点。
第二个看法跟刚才讲的一样,2016年预期收益率一定要降下来,过去三年,每年这么高的符合收益率,三年前复合收益率已经有80%几,这是绝对不可持续,我自己对2016年预期收益率的话,能有个20到30%收益,应该是能够很好了,无论是绝对收益还是相对收益而言。第三点,看好的方向,我觉得主要还是,其实大家现在都看的很清楚,主要是在标的选择上,方向上基本上大家都没有什么差异。首先第一个就是科技板块里面,TMP里面偏软的部分,硬件高峰期已经过了,偏软的部分,包括计算机、传媒,现在最近比较火的IPAR之类的,这里面还是有层出不穷创新的机会。第二点就是生物医药这一块。美国硅谷紧盯着这两个主要的方向,科技里面的领域和生物医药的领域。
第三点,跟我国国情比较适应的,因为经济发展还是需要强大的国防做保障。对军工,尤其是民营的军工机会还是非常多。
程杨:我只记住了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高估值的时候买入,低估值的时候卖出。第三个问题问一下成胜。他用了演讲自己如何挖掘10倍股的方法,请他讲一讲。
涌悦资产成胜:之前我确实投过一些10倍股,回头来看的话,很多股票当时买进去的时候,两三倍、四五倍的比较多,最后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一个10倍股,我感觉有一个很强的因素,其实是时代在推着这个公司往前去发展的。我自己做投资的时候,第一个想法要投这样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在中国就感觉这个特别重要,因为中国过去30年一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而且每10年都会切换一个很大的发展的模式。比如说10年前你去投重工业会很好。最近几年讲经济结构转型,如果你投了服务业,这边也会有一个不错的收益。我就一直在想这个事情,跟刚刚的任泽松是有共鸣的,大家都在讲价值投资,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里面,你去判断价值的话,你一定不是判断是当前的价值,是去判断未来,随着这样的一个社会的趋势,在未来它的价值是在什么地方,这样的一个价值投资,投资于未来,其实就是一个成长股投资,这也是我觉得为什么在国内成长股投资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
第二就是我们在明确了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面,我们会去找最受益的产业。包括产业里面不同的细分行业所处的时间背景跟表现的周期。在过去几年,国内可能最大的一个产业背景,就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个事情其实看的很清楚,中国2008年、2009年开始启动这样3G的投资,刚开始会有人问研究员问题,我们打电话、发短信这个都够用了,我们投3G干什么。后来像2010年苹果手机开始成熟,成熟以后不断的有应用开始在上面出现,出现了大的应用,包括开始有平台型公司在里面,到资本市场至少从硬件,最开始的电信的投资,然后到智能硬件,然后再到后面手机上的应用,包括平台,至少有了四波机会,每一波机会里面都会有10倍的公司出现。
现在这个时间,科技也还是未来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向,因为看上去我们这些政府在投资的引导上面,我觉得其实是很优秀的,中国最早当时投3G的时候,在2002、2003年欧洲已经启动了3G的建设,但是中国投下去3G以后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在去年国内开始启动所谓宽带提速降费。国内带宽加速特别显著,之前可能季度环比是3—5%的速率,今年底和去年底基本上是接近翻倍的增长,在这个背景下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在硬件基础上面大的变化,我们看到一个,有两个领域都有质的变化,比如说爱奇艺[微博]收费用户数从100万到1000万,这一定是一个质的变化。再比如云计算,我们看到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还是阿里云[微博]这样的公司,在收入上面已经是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成长阶段,所以我就觉得这种时代背景下面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提供给大家。过去几年,我的投资方法其实也讲过,有点借鉴国外这样的一个产业发展的经验,中国以前是一个后进的国家,但是现在可能跟全球联动的更快了,但是也没有那么领先,所以我们去看历史上经验的话,就可以特别好的知道自己做投资。
前面这两块其实讲的是自上而下的选择,最后就是很简单的自下而上去找公司,这边就是一些基础项目。历史上的判断,长宽高,公司的空间,增长的速率,护城河,壁垒。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投资以后,你会发现,对于企业来说,人跟制度其实特别重要,好的人跟制度,会让公司不断超出你的预期,如果这个发生了问题,即使一手好牌最后也会打差的,我后来把自己投资里面增加了治理结构,而且把它放的很重,更加重视人的因素跟制度的因素,这个就是我做投资的方法,谢谢。
对于未来的判断,我自己做投资可能还是相对偏长期一点,因为我自己觉得短期的股价干扰因素会很多,可能半年,甚至影响的因素太多了,比如拉长五年,就是社会的变化太大了,你其实是很难判断的。但是作为一个两三年这样的一个投资阶段来看的话,可能会相对有一定的渗透,而且可能看的比较清晰。对于中国未来中期我是很看好的,因为第一,我觉得基本面是好的,基本面好,我觉得几方面吧,一方面从大的背景来看,虽然现在经济在降速,但是我们看到历史上因为有很多的红利没有释放。在过去即使经济不断的下降,第一,服务业消纳了大量的就业的问题。然后中国的大学生的供给又解决了中国产业往中高端走时候劳动力的缺陷。第二,政府在改革的过程里面,我觉得其实就是给了很有力的支持,不管是对于资本市场的支持,还是说过去几年简政放权。包括我们看到以前很多体系里的人出来,出来以后又给了很多产业的空间,所以我们会看到资本世上上面有一些可能30倍、50倍的股票,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就是因为可能历史上面基本面是很弱的,就是因为有人出来,然后有了这样的一个化学反应,你就看到会有一个特别基本面的提升,我觉得这件事情也是一直在推动的。
第二,从产业的发展来看,前面我觉得科技是有第二春的,基于高带宽,未来我们可以看到云的机会,可以看到万物互联的机会,包括共享经济的机会。大量的可以提升整个社会效率的机会会出现,然后在生物医药领域,我们觉得这边也是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还有一点,中国其实历史上有很多领域是被管制的,现在一定都是在发生变化的,不管是刚刚提到的像我们参军,像教育方面的改革,医疗服务侧的改革,都是有巨大的机会在里面的。对于明年的市场的空间来看,我觉得确实可能不宜看的太高,现在整个成长股,我是把中小板、创业板加上新三板加在一起,可能有十四五万亿的规模,跟GDP的比重,现在还是比较低的,未来这一轮到了后期的话,大概能到比如说占GDP的50%,30万亿,这个其实在整个流动性里面的一个比例也还是可以的,但是这个很难一蹴而就,我觉得。因为现在首先政府的态度来看,未来随着公司不断上市的话,供给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会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谢谢。
程杨:成胜给大家展望了一下应该是慢牛,要增加人和制度的权重。第四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徐健,我今天好像有一点跑题了,对于徐健来说是最有发言权的,横跨境内外的市场,也希望您把这个发言往这个方向靠一靠。您在投资A股和H股两个过程种不同的感受,给我们大家提供一些投资的建议。
BosValen资产徐健:刚刚听完三位发言人的发言,我也是获益良多。大家看基本面和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行业公司,还有投资的趋势,基本上的看法都是比较相似的,是到这个阶段,是以往的固定资产投资由信贷拉动的经济增长的模式,现在走到了一定阶段,我们有很大的国内的市场去支持,由技术拉动的一些新兴的行业,而且刚才成胜也提到了,像我们的人才,大学生的提供,对这些行业的支持,这方面我是非常赞同刚才三位意见的。至于提到港股跟A股的看法有一点冰火两重天,是由投资结构不同造成的,A股是有很强国内的投资者,我们看美国、日本还有A股的话,这些是国内投资者了解这些公司,了解自己的经济和生活习惯,他们对这些东西有很强的感知,愿意去投资给予估值。港股很尴尬的地方,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可有可无边界的市场,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这是港股的市场,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亚洲新兴的市场,当我很看好的话,港股估值基本上在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低估的水平。如果把海外上市一起来看的话,最近也纳入MCI,如果以MCI不包括A股来看的话,投资机会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像一些高质量的技术,很多选择是在美国上市,而且他们的最关键的,他们有很大的一些地位,比如说像BAT,一些新兴的58,京东也是很有潜力的公司,这些公司有很强的进入壁垒。
2016年的看法,我同意刚才三位的看法,分化会很严重。是在新经济成长科技股里面分化也是很严重。我们看港股或者是美国的ADR里面,有些股票是跌了60、70%,有些是涨了几倍的,对于机构投资人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公司的护城河,还有就是行业变化的话,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
程杨:谢谢徐健,提到了冰火两重天,香港是冰,A股是火。接下来的问题我设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要任泽松问一下徐健。
中邮基金任泽松:A股成立的时间跟海外相比比较短,大家认为美股比较成熟,香港也很长时间了,从你的感觉来讲,你觉得A股跟海外成熟市场比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BosValen资产徐健:其实A股是有大量优秀企业的,但是跟全世界市场一样,这边有一些刚才我跟他们讲的,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我个人的观点,其实在监管和披露方面,监管方面是可以进一步增强的,A股监管层没有想明白一个问题,A股是服务我们的实体经济,还是A股是一个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主要的目的就是保障在里面的披露是真实完全,保障交易对所有交易各方是公平的,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的A股对很多方面赋予了很多不同的目的,最基本的像信息的披露,A股的信息披露,有些公司做的很好,平时就比如说光看公司年报,或者季报的话,得到的信息量是非常非常少。比如说美国的这些披露,还有说一些好的公司在香港的披露,香港其实也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觉得这个是需要大幅度改进的,另外的话像市场的监管,另外像一些虚假信息,还有操纵市场的行为,在美国打击是非常严厉的。任何事情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的,新兴的市场,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是非常非常高的地方,我觉得慢慢来吧。
程杨:第二个问题,成胜问一下王鹏辉。
涌悦资产成胜:感谢提供这么一个机会,过去我和王鹏辉都是在成长股里面做投资,风格也是有些差异的地方,王鹏辉长期管理几百亿的资金,举重若轻,还是做的比较的灵活,最近这一期股灾里面,产品也是没有什么回撤的。我想问一下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给予一点指导。
望正资产王鹏辉:做回撤,做了私募之后才有这个概念,做私募有清仓线,这个和公募就不一样了。公募是可以非常激进,高PE或者是行业龙头。买买买,买到结束为止,这样做都可以。出来做私募,你一回撤的话就结束了,产品结束了,公司就结束了。可能开个公司结果一回撤年底公司了,为什么?没钱了。最近这个问题也问了很多,总结了很多。我都觉得是一个本质上背后是一个钱的性质的问题,还有一个你身处于哪个环境,你帮谁管钱,然后你的机制是什么,再往后面看的话,你的性格是什么,关门这个事做不了,我就控制住回撤,跟什么判断,我个人觉得其实不太相关,特别是极端的回撤,我认为跟判断是不相关的,基本的回撤跟基本面的判断,包括技术面的判断是性格的原因,是机制的原因。因为任何判断都会有对和错,这次对得,下次可能又错了,你对的很厉害,七成对三成错,七年中间有一次错了也就结束了。回撤的背后,真的是觉得不是一个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判断,是一个责任心,反过来讲会影响收益率,倒过来影响客户的收益率,长期收益率可能会有影响。这里面是一个平衡的问题,是一个很难取舍的平衡问题。
清仓线的机制,钱的性质,还有个人世界观,你对责任心的问题,这些理解是对回撤最重要的,其他的我认为都是次要的,如果你基于其他渠道做这些事情的话,可能错的更厉害,基本面的判断,或者技术面的判断来做回撤,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谢谢。
程杨:第三个环节,也给到各位来宾一个机会,因为刚刚大家也看到了,其实只有两位,现在目前只做了一次回答,中邮基金的任泽松和成胜,这两位同时又是80后,放眼望去觉得80后居多,就问他们两位。第一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来宾想问一下。
现场投资者提问:我想请教一下成董,怎么平衡一个2到3年的成长股和短期市场大幅度波动这种风险,比如说在行业组投资层面,还有交易策略层面怎么来做?
涌悦资产成胜: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想肯定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是有因人而异的地方,我只能提的是我自己想到的一些方式跟手段,来做这个事情。首先就是你从选择标的的角度来看的话,市场上面的成长股有很多种,有一些品种可能就是在你进入的时间,你能找到比较好的安全边际,边际可能是它的估值,可能是之前的估价,或者是其他的因素,提供给你一个进入以后,如果发生了下跌,那么你还有信心去持有它的机会,那么我觉得这是第一点,可能你从选择标的上面会剔除一些,比如说先上弹性很高,但是向下的话没有底的品种,我们可能会考虑放在没有那么核心的位置,这是一个。
第二个可能是在有一定的分散,是行业性的分散,假设我只看好一两个行业特别好,如果你都投资在这一两个行业里面会有巨大的波动。我的想法就是刚刚讲到,中国未来是有很多机会的,这些机会来自于不同的需求本身的周期也不一样,行业属性,公司的属性也都不一样,做成一个分散性组合的话,也会相对好一点,做到这样的减少波动。
第三点,要通过制度和交易层面来去做控制,比如说市场有问题,特别贵的时候,还是要做一些仓位上面的选择。第二,市场发生了极具下跌的时候,本身是在做绝对收益的,可能就是得接受绝对收益里面的一些规则,比如说你回撤到了一定程度的话,还是需要去看一看,需要做一个相应的操作。我跟王鹏辉理解是一样,可能在中长期降低你的收益回报的,这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想法,谢谢。
程杨: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人愿意问任泽松的。
现场投资者提问:投资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时间跟投入的一个管理,比如说您对一般投资的话是有多分散,怎么样去管理您的时间,因为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很多很多的股票,通过跟很多股票,每只股票跟踪深度也不一样,有多少是面对分析员,是有多少是自己花时间,谈一下自己的把握。
中邮基金任泽松:我持股集中度非常高,我2013年的时候,统计我十大重仓还少了一只股票,只买了9只股票,我一直占比在60到70之间,以前规模小的时候可能就买十几个股票,现在我有将近300亿资金,投资股票个数大概30几个。重仓的估计有10个左右是我自己跟踪的。后面是公司的研究员和别的投资经理,时间上来讲的话,不咱们在石油做交易的,持股时间比较长,大部分时间在外面调研,跟上市公司的人和行业里面的人都去了解,只有把基本面跟踪了,股价短期的波动,我们做公募,一两天不是那么重要,拉长了看,三年的回报其实都是非常好的。
程杨: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相遇在六朝古都南京,相信今天的头脑风暴大都会获得新的投资领悟,做到运筹帷幄,谢谢各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分享,谢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