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投资者、FOF是突破点
“在突围中,虽然不少基金公司做了分母,但并不表示市场没有突围的机会。”李颖指出,在不同的行情下,每年都会有基金公司取得突破,有些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有的是把握住了行情的特点,有的是加强了股东的优势。
近年来,天弘基金和财通基金的“逆袭”之路成为不少中小型基金公司竞相模仿的对象。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条道路难以复制。
“天弘基金应该是一个特定案例。天弘基金早期资产管理规模和产品业绩排名较为靠后。”李颖指出,在阿里集团介入后,天弘通过把握投资者细分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先发优势和流量优势,在现金管理市场形成强大的护城河。很明显,天弘之路是不可复制的。
随着并购重组近几年的大热,主攻定增市场的财通基金成为“定增王”,不过他们的公募规模仍然较小。
“财通基金的做法是很多小型基金包括刚拿到牌照的基金公司模仿的对象,通过取得公募牌照开展类私募业务,面向非公众投资者业务,比如平安大华。”李颖指出,但这条路子在监管出来后(非货币型基金公募规模低于200亿元的不能设子公司),也成为比较难以复制的模式。
其实,除了“复制”他人,一些积极的变化也在基金行业酝酿。“以前很少基金公司有战略发展部门,近来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基金公司设立了该部门,通常叫做产品设计部门,希望有个部门统筹规划产品,这也是激烈竞争之下,基金公司做的积极转变。”李颖说。
2015年末,基金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大大超过了个人投资者,这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很多基金公司希望通过这一系统变化寻找自己发展的道路,比如华宝兴业。
“一些基金公司希望在满足机构投资者需求的市场中探索自己的发展之道。像今年市场出现了一些募集规模较大、产品特色鲜明的产品,比如封闭5年期固定收益类产品,很大程度上是为特定机构投资者需求定制的。”李颖表示。
另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正在备战FOF,并选择以此为突破点。“我们时刻关注创新业务,比如FOF。”上述公募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