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4年,基金子公司业务狂飙突进,资产规模首超10万亿,成为部分基金公司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利器;然而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这项在制度套利空间下快速发展起来的“非主流”业务,已行至拐点。业内人士认为,在相关监管新规频出的背景下,基金公司未来的竞争将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子公司规模首超10万亿
自2012年11月首批基金公司设立的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诞生后,短短不到4年时间,基金子公司规模狂飙突进,并于今年年中首次超过10万亿大关。
基金业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7.95万亿元,而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为16.47万亿元,超公募规模的两倍,其中基金子公司单类业务规模达到11.06万亿元。
不仅如此,此次协会公布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总规模合计46.48万亿,基金公司专户及其子公司占比高达35%,在可比资管类别中体量最大,且其6月份规模增长2.13万亿,单月增长规模也最大。
统计显示,6月末,平安大华汇通财富以8579亿元的管理规模排名基金子公司首位,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则以8218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除此以外,建信资本、招商财富和博时资本3家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也都超过5000亿元,而排名前20家子公司合计管理规模为6.52万亿。
需要指出的是,业务的多元性和灵活性历来是子公司快速发展的主因,但其夹杂着监管套利的发展思路一直受到市场质疑,屡次曝光的风险事件也愈发引起管理层的警觉,近期一系列旨在“去通道化”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子公司业务发展面临“最严制约”。
据了解,监管新规浮出水面后,子公司纷纷向母公司提出增加资本金的要求,但碍于资金体量巨大,鲜有明确承诺输血者;通道业务受限后,部分子公司出现业务人员离职,甚至部门集体裁撤的情况,面临压力可见一斑。
“年中的数据应该是个拐点。”沪上某家子公司总经理坦言,新规之下,子公司如何转型还在摸索,但可以肯定的是,“老路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