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公募基金将机构资金视为未来十年亟待开发的富矿并积极争抢之时,阳光私募基金也同样眼馋这块大蛋糕。
7月底,15家私募机构参加了基金业协会在京举办的私募基金对接银行委外资金专题座谈会。部分业内知名的私募人士曾公开表示希望能找到更多机构资金。
在调查走访中,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发现,有部分量化类和债券类私募,逐渐开始有这个底气——只接机构的钱,不用跑渠道、发行产品。其唯一目标,就是维护这些客户。
根据火山财富大量调查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机构资金在私募管理资金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部分私募管理的机构资金占比已超过五成,有的甚至达到100%,私募资金来源机构化的趋势越发明显。
那么,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机构为何会越来越愿意让私募打理自己口袋里的银子呢?来看火山财富的调查。
●私募的洪荒之力:机构资金占比提升明显
熊市中,阳光私募产品中主打股票的单多头产品还是很难卖,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以来。
“现在单只股票类多头产品能卖1亿到2亿元,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卖上3亿到4亿元就可以直接庆祝了。”沪上某券商销售机构人士向火山财富表示。
尽管A股目前没有太明显的赚钱机会,但债券类和量化对冲类私募产品却十分畅销。一位专做量化对冲的私募投资总监就曾对火山财富感慨道,当行情不好时,他们的规模反而增长明显,不过这看上去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成了一种美好的烦恼。
该投资总监进一步表示,“现在有钱人越来越多,100万的门槛对于不少投资者其实并不算高,规模虽然上去了,但客户太过分散,每位客户的认购金额大多集中在100万到300万元,所以最后,我们一二十人的团队,可能要面对上千位客户,沟通成本太大。我们更倾向于有更多千万级别以及拥有大资金的客户,这样就能有更多精力专注产品运作。”
前几天,当火山财富再跟这位投资总监交流时,他表示,“目前管理的30多亿资金中,来自机构资金的占比达到20%~30%,今年以来有明显提升。”显然,机构客户占比的攀升正在逐步改变这些私募的客户结构,而像他们这样,今年以来机构资金占比明显增加的情况,在其他一些中大型私募中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