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市场人士进一步表示,至于银行委外,现在也是私募公司最为看重的一块业务,不管用FOF、MOM或是其他形式。
现在银行流行的是做FOF,即成立基金,投向不同类型私募,比如做量化的、债券的、股票多头的,以降低风险,获取较好回报。
对此,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分析道,“之前银行的钱很多是投向基建、房地产等项目,但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投给实业可能会有很多钱收不回来,使得银行一部分资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投资能力强的私募上,这是银行资金第一次大规模进入私募行业。从银行方面看,目前银行的委外业务,大银行相对成熟,小银行还在建设当中。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债券业务,因为银行对债券业务的体系相对比较熟悉。而股票、股权业务都比较少,股票相对比股权多一点。”
除了保险和银行,券商、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机构也都把目光瞄向了私募,上述因客户分散而烦恼的私募投资总监就表示,在他们的机构投资者中,除了银行委外、FOF资金外,还有大型企业。上海另一家规模在30亿左右的私募,其董事总经理也向火山财富说道,“我们的机构资金一直在10%左右,主要来自于券商和财务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面所提及的机构中,不管是来自银行还是券商等,都开始采用FOF的投资形式,这也是今年以来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据火山财富了解,国内某大型券商最近也开始发行自己的FOF基金,然后再投向私募基金,而市场上许多专做FOF的私募机构也提到了他们资金来源多元化,上述广州某私募人士就表示,“我们主要做FOF,资金来源比较多,也比较杂。”
●银行合作模式:安全垫模式与FOF盛行
这种委托机构主体的多元化,往往带来要求的多样化。
首先体现在产品类型方面,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行情的持续疲弱,对接单边做多的私募产品减少,而量化对冲和债券型产品成了香饽饽。这也成为银行委外资金在今年突出的亮点之一。
有私募市场人士就向火山财富表示,“之前银行也想做证券类私募,去年股市大幅调整后就暂停了,所以银行的FOF和MOM对接单边做多的私募基金比较少,他们主要投一些量化对冲类产品和债券类产品,这种产品安全系数高。”
深圳某私募人士表达了同感,“今年我也注意到确实有很多期货公司等机构,拿着钱找私募做量化对冲产品。今年最火爆的产品类型应该是债券和量化对冲,其中债券都是5亿、10亿元起步,尽管这两种类型产品想要获得高收益也面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