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仰仗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带动规模发展的基金业,已经悄然转变观念。
9月22日和23日,国内首批中长期国开债基金将开始发售。作为今年最受关注的债券基金品种之一,业内两家大型基金公司不约而同选择发行指数型的国开债基金。
此前一个半月,今年股票型基金的发行纪录被上海国企ETF刷新,152亿元规模的指数型股基,管理人是以成长股投资闻名的汇添富。纵观全行业,内地基金业近期已走上工具型基金(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主导的发展之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当下业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前二十只基金均为货币基金,业内规模最大的前五家基金管理公司均以工具型基金为主要资产组成。
越来越大的工具型基金,越来越迷你的主动型基金,已成为基金业的真实写照。
工具型基金占公募半壁江山
如果说新基金发行,还要考虑不同基金公司的渠道资源差异的话,老基金的规模变化情况则是再明显不过的“按实力说话”。
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纯主动管理的混合基金的规模为1.86万亿元,相比6月末减少468亿元。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模式均有的股票型基金的存量规模为7198亿元,相比6月增加543亿元。增速最快的是货币基金,存量规模达到4.53万亿元,相比6月净增3300亿元。工具型基金的发展速度明显好于非工具型基金。
发行和申购赎回的双向推动,迅速刺激公募基金资产的“工具化”。
Choice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中,业内前五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资产全部由工具型基金唱主角。以余额宝基金一举成名的天弘基金自不必说。曾经拥有王亚伟、孙建冬、刘文动等一批明星股票基金经理的华夏基金,当期工具型基金的总规模超过3690亿元,工具型产品占公募资产总规模的比例超过70%。紧随其后的工银瑞信基金,旗下工具型产品规模为2407.74亿元,占比为50%。同样在明星基金经理时代大放异彩的易方达和南方基金,旗下工具型基金的占比达到51%和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