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的资本运作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来,A股市场除新上市的次新股外,涨势最好的是举牌概念股和大股东变更概念股,如廊坊发展(600149.SH)、嘉凯城(000918.SZ)、万科A(000002.SZ)、美晨科技(300237.SZ)等涨幅均在50%以上,私募基金举牌股永安药业、三聚环保(300072.SZ)等也有不错表现。
诚然,私募基金举牌自是难脱资本逐利的本性。上海私募人士陈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私募举牌不外乎两个目的,“一是图谋控制权,或变相拿壳,日后想借助上市平台进行资产重组;二是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潜伏等待发力时机,也可能只为了在举牌过程中博取差价获取二级市场收益。”
陈锋认为,举牌并不是资本市场的新鲜事物,只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因为A股市场震荡加剧,加之资产配置荒,无风险利率一降再降,机构投资者想获得相对稳健一点的收益,由此就另辟蹊径接连出现了举牌现象。“不过也必须承认,冲破5%红线的背后确实往往隐藏着资本大佬的种种资本运作痕迹。”他说。
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知名私募机构就对股权类投资、举牌上市公司倾注了热情,包括上文提到的创势翔和罗伟广的广东新价值。罗伟广一个很明显的动作是,成立了6只以“举牌”命名的私募基金,除了阳光举牌1号外,还有阳光举牌2号、阳光举牌3号、卓泰阳光举牌1号,以及两只投资于这些举牌产品的FOF。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罗伟广执掌的这些举牌私募基金持有天广中茂(002509.SZ)、天兴仪表(000710.SZ)、潮宏基(002345.SZ)、天舟文化(300148.SZ)、科斯伍德(300192.SZ)、金明精机(300281.SZ)、哈空调(600202.SH)等股票。目前,前两只个股都处于筹划重组的停牌状态。
资本运作还体现在“见好就收”上,今年二季度,罗伟广逢高减持了科恒股份(300340.SZ),旗下举牌基金悉数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去年三季报显示罗伟广开始大举买进科恒股份并举牌,潜伏了半年之久后,待科恒股份重组利好效应渐退,及时卖出。从股价走势看,若操作得当,这次投资的收益率可达到三倍左右。
总体上,相对于保险资金、恒大等大资本倾向于举牌股份制银行、龙头地产公司、低估值高股息率的绩优上市公司等,私募和游资资本更倾向于举牌高现金流,股权分散,大股东持股比例不高的公司,ST公司也能被举牌,正是举牌方看中了它的壳价值。
有个现象值得一提,那就是举牌的私募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居多。据一家上市券商的投行人员透露,这一幕后,往往潜藏的就是资本大佬的资本运作。如上文提到的中植旗下机构举牌大名城,大名城又举牌博信股份,市场早有猜测是中植的某种资本布局。慧球科技表面上看举牌方是瑞莱嘉誉,但从后者与州际田野签署股权让渡书来看,州际田野又可能是背后大鳄。此前,前海瑞莱就曾参与了浩宁达(现赫美集团)(002356.SZ)的重组撮合。
“有限合伙私募产品可以隐藏背后资本玩家的真实身份,这种手段近年在上市公司重组借壳中也经常用到”,该投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