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上演“速度与激情”,又要转型至财富管理。不妨想象一下,8000家券商营业部的“裂变”故事……客户黏性较强的线下竞争也许来得更为真实。
如今,到券商营业部办理业务的投资者寥寥无几。经济观察报记者近日走访中原证券北京酒仙桥营业部发现,现场只有记者一人咨询业务。在国信证券朝阳区某营业部大厅,零零散散坐着四五个人,大多数是大爷大妈。“现在营业厅客流量很少”是客户经理给记者的反馈。
一面是空荡荡的营业大厅,而另一面各家券商增设营业部的公告纷至沓来。下半年来,券商获批新设立营业部134家,约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其中大部分为“轻型营业部”(C型营业部)。据记者了解,新设一家轻型券商营业部的成本大约在60-100万之间,人力占60%,剩下的40%主要是房租和运营成本,成本高低也会随城市地段租金的高低而浮动。这类营业部,以较低的成本提高网点的市场覆盖率,正在成为券商的新宠。
业内有个大致的推算,牛市中,新开一家营业部半年就能收回成本,但在熊市中,可能两年才能收回成本。当前A股行情震荡,经纪业务佣金持续下滑,如何实现营收是这些轻型营业部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而一个显而易见的阳谋是,在某些机构看来,营业部将作为券商主要网下服务的主渠道。如此,未来若形成规模效应,其将怎样改变券商行业的盈利模式?
某非银分析师认为,当下券商营业部的扩张并不仅仅是在以亏损换市场份额,和以前的营业部不一样,轻型营业部更多的职能定位是理财产品销售推广,服务对象锁定高净值客户,而非传统的散户。
殊料,新型营业网点和行情没有太大关系。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