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日华润华侨城招商联合体83.4亿元夺得北京第三贵地块,自10月下旬以来,北京、南京、杭州、佛山等多地拍出多个地王,这是继2012年房企疯狂拿高价地后,土地盛宴再次扑面而来。这到底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情景再现,还是笃定中国居民收入在未来将出现10倍以上的增长?显然,目前基本的经济规律在专家口中和房地产商的眼中,已经被彻底颠覆了。
要完整的探究地王的频现就必须要探究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众所周知,此前为了拉动经济回升,中国政府首先均会从重振房地产入手,把固定投资及刺激房地产业繁荣作为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途径,并出台了对房地产业更为利好的政策。“地王”的屡屡出现与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与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密切相关。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亦患上了土地依赖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唯GDP的政绩考核方式,逼着地方政府官员想方设法发展经济带动财政税收。并把房改初期确定下的“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思路付之高阁。实际上,随着房地产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以商品住宅为主导的住房供应体系已变成既成事实。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大量流入房价自然水涨船高。大城市制度规范的行为方式及一些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亦推动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其带来的结果是:“地价越高,楼价也越高”“楼价也越高,地价更高”层层助推。天价“地王”造就天价豪宅,有钱人买房囤房,没钱人只能望房叹房。
房价的不断升值及其附属的财富效应,还导致大量的金融资源持续流入,并推高了社会整体的融资成本,做实体经济成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嗅觉灵敏的各种资金疯狂加入了房地产开发大军,共同用大把资金堆砌地王,加之各种专家想法设法找各种支撑房价的理由,房产商大肆拿地。
一言以敝,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高价拿地都不是他们本意。多建设保障性住房、并把中国经济引导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模式,使地方政府从高利益的土地出让中退出。打破将土地出让金、土地有偿使用费作为政府“第二财政”的潜规则,才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正途亦才能真正避免“地王”的屡屡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