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月最新两家收到私有化报价单的在美上市中概股,明阳风电和瑞立集团等中概股回归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估值差异是回归主因
据记者统计,截至11月13日,已有34只中概股企业今年以来收到私有化收购要约,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中概股的“回归”大潮风起云涌。
谈及中概股回归的动机,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美市场企业估值的差距是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原因。
中概股协会理事长兼秘书长唐兆凡认为,中概股在美国的估值要远低于国内市场的估值,尤其是只在中国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这些企业在美国并不是很受青睐。
北京某大型公募QDII基金经理也表示,中小市值的公司在美国市场更容易被低估,这对于没有特别强烈国际化目标的公司而言,可能更愿意享受国内A股的高估值,中概股回归更高估值的A股也将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美国中国股指数的市盈率为14.70倍,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为78倍,创业板指的市盈率是中概股估值的5.31倍。
唐兆凡称:“以暴风科技(行情300431,买入)回归A股不足3个月市值飙至369亿元为标志,中概股企业去红筹、中概股私有化渐成趋势,这种市场估值的示范效应对中概股有很大的吸引力。”
此外,美国证券市场的严格监管、高昂上市费用和诉讼多发也让中概股避之不及。
北京某大型券商副总表示,由于美国市场监管相对严格、各项上市费用昂贵,中小市值公司容易被低估甚至遭受做空机构的攻击,对于这类企业而言,美国的上市环境并不是特别好。
该券商副总表示,今年以来,已有30余家中概股企业宣布私有化退市,私有化无疑是中概股最大的概念,尤其是当前国内A股重新启动IPO后,预计中概股私有化还将有比较大的发展。
“回归”仍面临
法律和金融风险
唐兆凡表示,中概股想私有化就必须把公司股票从基金、机构、小股东等散落各地的投资者手里集中过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中概股要想具备良好的私有化条件,包括较低的股价、较高的股票集中度,如果能最终控股在90%以上,就可以要求剩余10%以下的股份强制卖出,当然也会给这部分股票一定的市场溢价。”
回收股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私有化的中概股大股东、董事和高管也面临着很多法律风险,在美国,几乎所有上市公司私有化都会伴随着诉讼。
唐兆凡表示,在美国的法院中,确定中概股私有化的主要法律责任标准有两个:完全公平性测试和业务判断规则。
“如果美国法院采用前一种标准,中概股企业及其高管基本上无法逃脱责任;而若美国法院采用后一种标准,中概股企业及其高管基本上不会有太大麻烦。因此,中概股企业在私有化过程中应该采用最优的模式和交易结构,以避免法律和金融风险。”唐兆凡称。
“当然,私有化之后能否在国内上市也是一个问题,”北京上述券商副总经理表示,“中概股私有化之后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中概股企业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美国退市后,却无法确定何时在中国上市,甚至能否在中国上市。”
“中概股私有化存在一种新的模式和交易结构,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唐兆凡称,“比如在美国先不退市,而是先在国内借壳,等借壳成功后再进行中概股私有化,这也是符合两地监管和法律要求,并避免上述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