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融伴随A股反弹再度疯狂、多家券商刚放松两融标准之后,监管层却再次逆周期调整两融政策,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奇袭市场。
缘何如此?有券商两融负责人表示担忧,“监管层是被杠杆市搞怕了,当前的逆市调整或打压市场”。不过,监管层此次逆周期调整得到了更多的正面解读,融资资金近期的疯狂被视为增长过快,也增加了催生“疯牛”的风险,监管层调整融资保证金的应对之策,意在放缓杠杆资金增速,平滑市场波动,而非打压。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已是监管年内第五次“动”两融了。从年初的“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融资融券”到最新的“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00%”,A股先后经历了杠杆牛的狂欢和崩盘,两融作为场内杠杆投资工具,从参与门槛到交易细则,都在不断调整。某机构人士表示,万变不离其宗——适当降低杠杆水平或是监管之意。“近期随着市场回暖,融资规模和交易额再次快速上升,部分客户追涨行为明显,融资买入涨幅高、市盈率高等高风险股票金额较大。”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相关文件中解释称,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防范系统性风险,有必要实施逆周期调节,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适当降低杠杆水平,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监管层降杠杆的措施,市场并不陌生。按照证监会此前要求,场外配资清理整顿应于9月30日前完成,个别存量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也就是说,11月前场外杠杆的清理已基本结束,不过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这却并不是为A股降杠杆画上句号。
“券商持续处于去杠杆过程,继场外去杠杆基本结束后,券商开始经历场内去杠杆过程。”对于沪深交易所将融资保证金比例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赵湘怀如是认为。
今年以来,两融政策已经历五轮调整,且渐渐走向事前监控。面对两融政策的不断修订,市场也更为淡定。
回顾年初两融的首次逆周期调整,同样意在控杠杆。彼时,监管层对券商两融业务突然念响“紧箍咒”,将两融门槛提升至50万,让A股市场成为“惊弓之鸟”,在政策调整后立即上演收盘暴跌7.7%的“黑色星期一”。
而11月16日,同样是逆周期调整后的周一,A股虽然大幅低开,不过盘中震荡向上,尾盘出现拉升,沪指重上3600点,创业板指则大涨逾3%。
“从年初至今,两融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和逻辑我认为都是监管层为了抑制炒作,避免杠杆市,引导市场从杠杆市向合理稳健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改观A股炒作风气太重的状况。”上述私募人士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过山车行情尤其考验监管能力,而在市场涨幅过大时,监管层多次祭出逆周期调整策略,而市场低迷时监管层则会选择放松两融,助市场回暖。
6月12日,杠杆牛疯狂之时,上证所就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修订稿征求意见,首次明确融资客的参与门槛为最近20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50万元、从事证券交易的时间不少于半年等。
而在随后的股灾后,证监会则颁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放松展期期限,取消展期次数限制、担保比例低于130%应追加担保物等规定。之后的8月13日,为抑制高频交易,降低波动性稳定市场,沪深两市交易所同时修订融资融券交易细则,明确规范融券交易,融券操作正式由“T+0”改为“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