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把握住最后这一波机会,部分银行理财、保险等机构资金重新回流至打新基金。Wind数据统计显示,11月份共有78只基金成立,其中28只基金发行时限仅有1天。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这28只基金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为机构投资者量身打造的打新基金。
深圳某中型基金公司也在最近“闪电”发行一只新产品。“我们这只新基金其实在上半年就已经获批,是当时有个20亿规模的机构找我们定制的打新基金,但后来IPO突然暂停,这只基金的发行就拖到现在了。”该公司市场部人士坦言,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的资金池,但最终这只新基金的首募规模却仅有2亿元。华南地区一位管理着打新基金的基金经理王凯(化名)则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根据测算,最后这一波打新收益大约在1%-1.5%之间,如果发行新基金,收益可能只能勉强覆盖申赎费用,对机构来说其实是不划算的,所以这家公司选择在老打新基金的基础上增设C类份额。
基金公司人士介绍,C类份额是一种收取销售服务费的基金份额,相比现有份额(即A类份额)来说,C类份额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不收取申购费或设置较低的申购费率,持有时间达到或超过30天则不收取赎回费,但基金管理人要从基金资产中计提一定的销售服务费用于市场推广和销售,而各家基金设置的销售服务费率有所不同。
以上述基金公司增加的C份额为例,只要持有满1个月,申购和赎回费用均为零,要承担的只是0.2%的销售服务年费。“C份额基本是不赚钱的,虽然以前机构也多是通过这个途径进来,但过去持有的时间比较长,还是能赚到一点费用,现在大概只能拿2个月左右,基本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11月份东方基金、国泰基金、德邦基金、银河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公告为旗下打新基金增设C类份额。其中,东方基金率先公告为旗下东方多策略增设C类份额,销售服务费率为每年0.3%。
虽然很难赚钱,但基金公司还是趋之若鹜。年底将至,规模排名大战打得如火如荼,用打新基金来冲规模是快速又高效的办法。“我们公司最近流入的打新资金大约有100多亿。”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由于IPO重启,机构客户大量涌入,公司规模整体翻了一倍,“应该可以保持到年底。”据了解,该公司上半年打新基金规模一度增长至580亿元左右,IPO暂停后,这一块几乎被赎光了,三季度规模和排名迅速下降,但今年年底可能又会上演“逆袭”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