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撤材料”难逃追责,保荐业务或将纳入券商风控体系
监管层对投行业务的监管正在全方面展开。
证监会不仅启动了13家保荐机构的现场检查,同时也要求券商针对IPO在审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财务自查。同时强调进一步强化监管,加强IPO全过程监管。此外,证监会将讨论把保荐业务纳入到整个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内。
“以后内核将更加严格,时间也更长,责任划分会更加明确。项目越来越难做,赚钱也越来越难。”华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感慨。
“监管层表示目前监管的重点是欺诈发行,下一步重点是信息披露。”一位参加保代培训的券商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将是大势所趋,也将成为监管新常态。
“主动撤回”难逃追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证监会目前已启动首次由机构部牵头的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现场检查,选了13家证监局,每家证监局在辖区内抽选一家券商作为检查对象,首批共有13家保荐机构被抽中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了两周,现在已结束了。主要检查内核,包括立项审批内核流程等是否合规。另一个重点是撤回的项目,带病申报的项目都是重点检查对象。”26日,一家被抽中检查的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监管层亦要求券商针对IPO在审企业进行新一轮的财务自查。
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应对照发行条件和信息披露标准自查,对于原本不符合发行条件盲混报会的企业,以及原符合条件但因客观原因导致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应主动申请撤回;对自查中的其他风险点,亦要进行补充尽调。
“本次自查,没有规定动作,也不会停下来搞运动式的自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
“我们暂时还没开始,不过应该快了。”华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当前的监管态势,多位投行人士的看法是“十分严格”。这种严格既包括审核严格,也包括事后追责,即便主动撤回,也将难逃追责。
上述参会人士告诉记者,保代培训会上,监管层明确表示,发行部不能做慈母式审核,对于申报材料前后矛盾的,就不能往后审。严格把关,防止带病申报。不符合条件,先申报排队的都不被允许。
“我将会尽一步强化监管,严格把关,加强IPO全过程监管。在审核过程中,调阅工作底稿,可以实施现场检查,也可以报送稽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继监管层明确上市重组方案中止或终止不得豁免法定责任后,IPO审核也将受到同样监管。
“撤材料也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证监会相关人士明确表示。
这意味着,所有企业从申报之日即承担法律责任。如果申报材料存在虚假记载或未披露的,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也可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暂停及吊销资格。即使撤回,依然可以追责。
“对于在审IPO企业的常规抽检,监管机构将逐步减少盲抽,对风险、问题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对于财务核查已抽过签的企业也在检查之列。”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常军胜表示。
建立IPO全产业链核查
在7月25日证监会举办的保代培训会上,证监会发行部副主任常军胜表示,证监会将讨论把保荐业务纳入到整个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内,由机构部进行监管。
上述参加保代培训人士告诉记者,证监会明确将尽一步强化监管,严格把关,加强IPO全过程监管。
加强对投行监管不仅是在监管新常态的背景下,更是因为投行频繁出现的问题。因上市项目涉嫌欺诈发行,兴业证券(601377.SH)被行政处罚,西南证券(600369.SH)日前亦因承销项目出现问题被立案调查。
“最近IPO、再融资、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环节问题频发,突出反映出勤勉尽责远不到位,普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制衡、合理的投行业务风控体系。有些机构的投行业务游离或半游离于公司的管控体系,有的机构履职过程中敷衍了事,为了抢占市场甚至伪造工作底稿,有的甚至与发行方合谋。”日前,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内部培训会上表示。
证监会相关人士在保代培训会上也指出,在监管规定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和中介机构探底线、存在侥幸心理的情况较多。机构部将强化合规要求,加大检查处理力度,促使保荐业务全面纳入证券公司的整体合规风控体系,同时加大中介机构处罚力度。
“强调全面追责,风险事件的责任人不仅为签字保荐代表人、注册会计师和律师,还要上溯到保荐业务负责人,甚至是公司法人。”证监会相关人士在保代培训会上指出。
为此,风控与合规变得尤为重要。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内部培训讲话上就指出,希望各家券商的投行业务要多下功夫,加强合规、风险控制。“合规风控基础不牢、水平不高,严重落后于业务发展。”李超提到,合规风控横向、纵向全覆盖比较弱。特别是投行业务,普遍存在难以介入,或者仅仅是形式上介入,希望各家公司能够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管控。
“要适应监管新常态,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下,对仍然不收手的机构采取严厉的措施;特别是欺诈、严重不履职、不尽责,要严肃处理;对表现恶劣、问题严重、履犯的机构投行业务牌照可考虑收回牌照的措施。”李超明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