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改革开放三四十年的成果,不仅没有得到公平的分配,而且政府的受益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没有解决弱势群体保障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水准的福利机制。这才是中国与发达国家,走出工业化初期最大的区别。
3、中国的雾霾源“丰富多样”,但主要源头就两方面:一是城乡居民初级水准的衣食住行的生活排放物(固体、液体、气体生活垃圾),而其载体是初级而扭曲的城镇化;二是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衡。
对于前者,只需要采取官与民、中央与地方透明公平,一视同仁的、即便是“残酷”的法治策略,就可以大大见效。而对于后者,则急需要打破闭门造车制订政策的思路,采取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趋势、面向未来的行政政策举措。如果要出台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正式决策前,若引入专家与人民代表公开辩论的机制,党和政府的信誉和信用必然大大提升。
比如:打破僵化的电力体制,采取强势举措,构建电力消费终端低价机制,让城乡居民加大生活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电力消费。欧美的日的情形就是如此;由于家庭用电消费标准很低,所有居家过日此的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各类耐用的家电产品,比如:美国很多城市居民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精巧地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电器设备,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产业链。而中国城乡多数家庭能源消费的情形则是:烧煤最便宜、用电最贵。
再比如:中国城市机动车辆管理法则及管理机制缺陷太多。如果形成按照精准的区域计价、时段计价标准和严厉处罚的措施,并且在城市郊区修建巨大的免费或低价立体停车场,私家车就会大大减少上路时间。如果发展便捷高效的立体式公共交通运行系统,很多家庭就会放弃购买自驾车。而中国现在的情形是:为了保护和推动汽车产业的稳健发展,城市居民的低级的买车用车心理及模式,正在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乡空气中充满的是什么毒素。
从斩断雾霾的源头来看:
斩断雾霾源头说起来很难,毕竟伤及到很多人、很多地方的利益。但只要利国利民,有一股子狠劲,就会有刀下见菜的效果。
行政上强行落实“地方环境自治责任制”。操作不要太复杂。民众和媒体若发现并举报一家污染企业,奖励三千元;若污染企业所在地的市、县(区)级党政一把手,在一个月内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地免职。这一条措施就足够了。
法治上严格落实形式追究责任,在地方市级检察机关,可以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公诉此类案件。
有这两招就可以斩断雾霾源头。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