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偷流量”事件近日频频被曝光。 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须补缴1100多元上网费。 中国电信 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调查后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 一张庞大的不为人知的手机软件利益链背后究竟如何运作?谁在背后进行操作?权利和责任到底如何界定?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对此展开深入调查。 一键ROOT被指罪魁祸首? “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以来,在近期饱受诟病。有不少用户表示,自从“流量不清零”政策实行之后,流量消耗就比以前快了。虽然有不少用户直指运营商,但是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了解,应用中的APP才是罪魁祸首。 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事APP编程的程序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流量跑得过快,主要是由于SP(服务提供者)的恶意越权。 公开资料显示:SP是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的缩写,是指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即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接口为用户提供服务,然后由运营商在用户的手机费和宽带费中扣除相关服务费,最后运营商和SP再按照比例分成。而本文中的SP,则指代的是APP制作商。 “基本确定,流量跑得过快是受到SP制作的APP的影响,这样的APP一般安卓手机的比较多。”上述程序员表示,一般是针对安卓系统做网络定时器,检测是否开了网络,然后手机便开始跑流量。 “现在手机的分辨率越来越高,而且又是4G网络。除了较大的企业做的APP以外,本来很多APP在流量控制上都不是很好。”其表示,由于安卓是jawa语言,属于开源的程序语言,因此很多权限都有所放开。不少安卓的APP可以做控制器,控制手机中本无全控制的权限。“比如凌晨两三点,APP可以自动检测,打开网络后上传东西”。其表示,除了安卓手机以外,越狱后的 苹果 手机其实和安卓没什么区别。 而除了自动打开网络以外,APP还可以通过开源的权限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写短信,发送短信或者彩信。而这些权限,其实都是“用户”给予的。 “用户安装安卓软件的时候都会有权限提示,很多人全选允许就开始下载,这样APP就拿到了手机最高的权限。”而所谓一键ROOT之后,虽然用户在手机上的使用随意性增强了,但是同样对于恶意的SP商们,“用户的权限控制就跟没有了一样,对方可以通过APP获取手机上的通讯录,拨打电话,甚至可以控制网络,掌握位置信息”。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说。 如果说前几年的偷流量,是为了与运营商在分成上能多获利的话,那么近期的恶意偷流量的主要目的,则是获取用户更多的信息,或直接牟利,或者了解用户喜好推送个性化信息。 安卓手机之危 除了运营商抓耳挠腮,硬件厂商也被用户指责在APP过滤方面存在过失。面对这样的现状,硬件厂商也在做相应的努力,不是通过自己的应用商店做过滤网,就是通过第三方应用过滤不良APP,但是也都是事半功倍。 大神手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针对安卓手机跑流量快的情况,大神手机与360 OS适配,用来过滤到没必要的APP,并且360 OS也有流量监控的设置。不过,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APP偷流量是安卓手机的通病,所以即便是适配了360 OS也只能说希望能改善这样的情况,却无法改变目前安卓app容易偷流量的难题。 小米手机则是在自己的小米商店进行过滤。小米手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小米手机的应用都在小米商店当中下载,在APP进入小米商店时,小米商店自身会有一次检测,防止恶意APP进入商店。而对于良好的APP,在更新时若转为“恶意”APP或者有偷流量的嫌疑都会直接下架。 而对于预装软件存在恶意走流量的问题,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预装软件常常出现在山寨手机以及通过线下渠道流通的手机之中。“山寨手机厂商以及线下卖场的利润微薄,预装软件则成为他们的又一个收入主要来源。”而其表示,预装软件跑流量的情况要严重得多。“SP商与线下卖场抑或山寨手机厂商都会有专门集中的交易地点”。 除了预装软件以外,其他通过第三方安全软件过滤或者自身APPstore过滤的手机是否真的安全?上述不愿具名的程序员表示:未必。相对安全一点的苹果IOS系统,便是由于其闭源系统的天然安全性。 “苹果是oc语言,给你什么你用什么,很多权限SP商是无法拿到的。光在第一层,苹果就杜绝了很多企图制作恶意APP的SP商。”程序员解释,之后,APP要想通过苹果商店这唯一指定的APP下载地点上线,就要遵守苹果一套衡量的标准,如果你APP内存处理得不够好,或者APP有恶意功能,苹果商店都有权下架APP。 而对于筛选APP来说,相比安卓软件的工作量更大。“开发语言就决定了这个工作量”。上述程序员表示,苹果商店一方面有自己的盈利,因此财务相对自由,不需要向“小SP商”伸手,加上天然的闭源性,因此把控严格。但是安卓内置软件或者第三方安全软件,不仅需要面对海量的APP来做分析,而且有时候盈利也会靠SP商,因此自然也会放水。 除此以外,来自 腾讯 移动安全实验室的手机安全报告显示,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之一。 2015年上半年,在Android病毒类型中,资费消耗类病毒比例最大,占比达到79.18%,排名第一。这类手机病毒被二次打包到一些热门应用中,偷偷在后台启动,然后私自下载其他应用、弹出广告或者推广病毒牟利。 电信运营商控制不严? 虽然手机流量跑得快的直接原因可能不在运营商,但是运营商仍然需要自清。针对“流量偷跑快”,三大电信运营商对记者的回应当中频繁出现“保证”“不存在”等字眼,甚至将“流量的偷跑”原因归结于后台运行手机软件。 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指出,对于流量计费上并不透明的运营商,的确不能不让人怀疑。 王宁远表示,如果是极个别现象还有可能是用户“故意刁难”运营商,但是众多用户反映出现这个现象,就难免不让人怀疑其中有猫腻。在流量计费方面,用户处于绝对的弱势,流量计算方法、如何流失、还剩多少、流量费用,个中详情用户一概不知,运营商也没有公开,再加上运营商含糊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运营商“玩猫腻”的怀疑。 虽然官方表示,流量不清零并非运营商所为,但是用户的不信任反而加重了舆论对运营商的怀疑。对此,王宁远表示,运营商的公信力度低,一方面是因为所处行业垄断程度高,一直暴利,他们控制整个话语权,用户只能任其宰割,所以公众对运营商持有一种“偏激”的感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和实际运营公开程度低,回应公众质疑的方式简单且不磊落,公众想相信也没有切实的证据让其相信。运营商应该直面公众质疑,拿出证据来力证清白,查清原因并给出处理方法,而不是一味的和稀泥。 王宁远表示,“降费提速”是当前运营商最需要做的事情,流量不推广本身是为了节省用户流量成本,增加用户福利,这一举措的初衷是好的。现在还不清楚流量偷跑是否真的是运营商为了减少损失而在计费系统上做了手脚,倘若是其他外界因素引起,没有必要放缓推广进度,但若真的是运营商做了手脚,就必须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