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在遂宁市安居区三家镇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村民田洪德与妻子正在采挖药材。
田洪德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今年春节回家后,他作了个决定:结束在外打零工的日子,在家门口找点事做。“从大年初二就开始干活了。”田洪德欣喜地说,一亩地800块钱,不到二十天就挣了近四千,比在外打零工强。
稳就业才能防返贫。脱贫攻坚任务收官后,遂宁市安居区筑牢稳岗就业帮扶机制,通过设立扶贫车间、致富能人带动等方式,切实帮助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增加收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扶贫车间提供就业
走进安居区三家镇铁碑村,大片成熟的泽泻映入眼帘。站在水田里,57岁的已脱贫户杨素芬干得起劲,手拿一把镰刀,弯腰低头间,泽泻便被连根采摘。
“去年我们种了有300多亩的药材,采挖最忙的时候每天需要七八十人务工。”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克兰介绍,合作社都是优先聘请邻近的贫困户,农忙时一天有150元,平时则一天60-120元不等。
“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时间灵活还能照顾家里,一举多得。”对于这份工作,杨素芬很满意。
除了药材种植外,陈克兰还流转土地种植了1600余亩的水稻,在稻田养起了生态鱼、虾、鳖等,带动周边种植农户210户,每年可解决30多名村民就业。
陈兰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安居区众多扶贫车间的一个缩影。
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才是高质量脱贫。安居区聚焦脱贫户稳岗就业,鼓励和引导园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建立就业扶贫车间9个,带动创业就业15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者稳定就业145人。
同时,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组织线上线下招聘等方式,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54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脱贫劳动力累计4818人。
致富能人带动就业
2月25日,趁着阳光晴好,安居区西眉镇燕岩村村民罗长春的农家大院里,70多岁的罗秀珍正和村民们忙着搅拌红薯淀粉。
“像我这把年纪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简直太幸运了。”罗秀珍算了笔账,在这儿一天最少有60块钱,一个月下来接近2000块钱。
就近务工在燕岩村已成为普遍现象。2017年,罗长春放弃了外地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成立了四川甘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红薯产业,主要生产销售淀粉和红薯粉条。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红薯产业已经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并辐射到周边村子。
尝到了创业的甜头后,罗长春也为当地及周边20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为家乡群众年人均创收2000余元,让村民实现了“就业持家两不误”。
在安居区,像罗长春这样的致富能人不在少数。为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安居区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群众内生动力,引导农民大力提升劳动技能,实现稳定转移就业。
“致富能人一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是群众看着成长起来的致富典型,对于激发当地群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有着很强的示范效应。”安居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