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快递企业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申通借壳艾迪西冲刺民营快递第一股,尚不足三个月,圆通也紧随其后开启借壳上市。当所有聚光灯都打在快递行业时,却无人关注那个与资本市场渐行渐远的背影。
大杨创世或许就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它的重要客户你一定听过。股神巴菲特先后定制了26套该公司西服,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也曾一年内定制了7套。此外,比尔·盖茨也出现在这家公司的客户名单上。
尽管手握“金矿”,大杨创世在行业内却十分低调,一如该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而谈到本次卖壳,业内普遍表示不太看得懂。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独家采访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杨创世副董事长胡冬梅,她回应道:“跨界经营,战略投资,不是简单卖壳。”
低调到股东抗议
大杨创世官网首页上,有一句话格外醒目:“我爱创世西装。——沃伦·巴菲特”。
素来有点石成金能力的巴菲特,在中国捧红了两个人,一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另一个就是大杨创世创始人、董事长李桂莲。2009年,巴菲特为大杨集团30周年庆典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我扔掉了以前所有的西装,我的合伙人和律师都穿创世西装,现在比尔·盖茨也穿。”
视频只有3分钟,但大杨创世的股票在之后的10个交易日内6次涨停,股价累计上涨超70%。大杨创世突然就这么火了,《华尔街日报》、CNN等媒体密集报道,后者甚至称“大杨会重新定义中国制造”。
但这大概是大杨集团创立几十年来,营销及品牌上掀起的最大波浪。大多数时候,该公司的品牌传播、营销活动都可以说乏善可陈。
一家公司的企业风格往往在各个环节都有所体现,大杨创世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亦相当低调。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于2000年6月8日在沪上市。十几年过去,当年的募资早已回馈给投资者,公司却一直没有再融资,总股本仍为1.65亿股。与同年成立的雅戈尔相比,雅戈尔总股本已从上市时的5500万股增至2014年末的22.27亿股。
在2015年5月大杨创世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一位小股东当场抗议,指出公司应加强与分析师、研究员和媒体沟通,并重视市值管理,“上市15年都没有再融资,那跟不上市的公司没有太大区别了”。
踩点准却从不迈大步
大杨创世3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缩影。而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公司的每一步都准确地踏在时代的脉搏上。
1979年,距离大连经济开发区60多公里的杨树房镇,李桂莲带领85名女工白手起家。创建的杨树房服装厂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做外贸加工业务,也就是OEM(代工生产)的服装企业。
彼时,来料加工几乎是中国刚兴起的服装制造业的基础。包括波司登、雅戈尔等在内的老牌服装公司,刚起步时都是通过为国外品牌及国内服装企业贴牌生产。一定程度上来说,它们都完成了资本、技术、人脉等资源的原始积累。
1987年2月8日,《人民日报》大幅报道了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的故事,李桂莲是其中唯一的女企业家。
1995年底,刘桂莲意识到要开始打造自有品牌,推出男装品牌创世(TRANDS)。这一年,杉杉集团刚成立不过两三年,雅戈尔刚刚组建现代化品牌营销中心,休闲服巨头美邦服饰的第一家店铺也刚在温州开业。
创世的定位是高端定制男装,自然无法像上述其他品牌一样高频、密集地开店。当雅戈尔的销售网点已开到3000多家时,创世在国内的店铺数量仍然仅有45家,且始终停留在长江以北地区。
大杨创世“巴菲特营销热”期间,大量消费者好奇地前往其店铺参观。显然,店里最便宜的西服也是六七千,并不适合普罗大众,再加上热度退去,没有新话题承接,人们对这个品牌的关注度迅速下降。
大概是意识到了要区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大杨创世又相继推出了更平价的职业装品牌凯门,以及针对年轻群体的线上直销品牌YOUSOKU。但与创世一样,这两大自有品牌也表现相当平淡。
上世纪90年代大杨创世85%的产能是为海外品牌代工。在其最新的2015半年报中,三大品牌销售额仅占总营收的19.2%,和代加工业务的占比也基本是二八开。
服饰行业营销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伟雄评价大杨创世时说,从加工型企业向品牌企业转型,需要同时拥有硬件条件和恰当时机,大杨创世其实都具备了,但目前看来效果不算理想。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则直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杨创世在推进品牌化、业务多元化方面过于谨慎,步子迈得太小。“每项业务均有涉及,但做得不够坚决。这或许和公司管理层的风格不无关系。但直接后果就是盘子做不大,也很难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卖壳具有两面性
上述纺服行业分析师坦言,公司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借壳或卖壳都是正常动作,对一些不太会在市场讲故事和概念的公司来说,卖壳套现甚至不失为一条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