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做到了我们的心坎里。”家住上海市临汾路375弄临汾小区的马阿婆,今年已经85岁,她向记者谈起给老公房加装电梯时,脸上一直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在上海静安区,加装电梯成为贯彻“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
临汾路375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吕文洁告诉记者,这几年街道党工委在调研走访中,一直关注居住在3楼以上的“悬空老人”和居民的下楼需求,探索出了为老公房加装电梯的新办法,还推动加装电梯从“个案”走向了“量产”。目前启用、在建、在批的加装电梯达到61台,辖区范围内17个无电梯居民区有16个实现加装电梯零的突破。
2019年,静安区首次将老公房加装50台电梯列入区政府民生实事。作为典型的纯居住型售后公房社区,上海静安区临汾路街道下辖20个居民区,80%的住宅楼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687个楼组中有1507个楼组无电梯,居住在高层的60岁以上老人占到居民总数的13.4%。因此,2019年、2020年,临汾路街道连续两年将“支持老公房加装电梯”列为街道一号工程。
75岁仇庆和与94岁母亲郁惠芳一起居住在临汾路375弄3号楼602室。郁惠芳因为脑梗等多种疾病行动不便,每次下楼需要两个人同时协助,从6楼下到1楼需要30分钟。而这个艰难的下楼过程,在去年12月24日彻底结束。这一天电梯安装完毕,郁惠芳3年来第一次主动下楼,开心地和邻居们打起招呼。
老人开心的背后,是上上下下齐心合力化解矛盾、寻求加装电梯新路径的艰辛历程。
“加装电梯后,可能会影响到我家的采光、通风,上上下下的电梯还会产生噪音”“加装电梯获益的是高层居民,对底楼居民没有什么好处”“既有多层,没有电梯的时候,底楼不算差的楼层,但有了电梯,底楼成了最差楼层,我们的房价要跌了”……吕文洁告诉记者,街道干部在征询意见时,底楼居民主要担心的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上3类。
“担心影响采光、通风以及产生噪音问题,背后指向的其实是电梯的选址。”吕文洁说,针对居民的意见,街道干部带着居民实地看其他楼组的加梯现场,让他们实际感受加梯后的采光、通风与声音,同时科学规划电梯选址,同步召开楼组议事会,让居民们商量着来。
在临汾路街道有这样一幢老房,底层住着3户人家,那么电梯到底安装在谁家边上?几家人坐下来一起商量,开起了楼组推进会,在权衡各方利弊之后,大家选中了一个位置适中、居民们大多满意的方案。
矛盾一个个化解,问题一个个解决,临汾路街道加装第一台电梯历时4年,而从“1”到“61”,却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吕文洁说,从“个案”到“量产”,主要是街道摸索出了“成立1个临时党支部,建立2个专门机构(街道加装电梯工作室和社区法治中心),在设计方案、施工方案、资金方案等方面推出3项以人为本的惠民举措”的“123”工作法。“心里有居民,手上有办法,就让加装电梯成了暖心工程。”吕文洁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