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明几净的新房里,橙黄色的奖状贴了半面墙。一等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些荣誉属于这一家的4位大学生。
吉克阿呷莫四兄妹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在贫困的大山里,一家走出4位大学生的情况很少见。去年10月,一家6口人还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下,从美姑县牛牛坝乡的破屋中搬到了现在崭新的安置房里。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受自然、历史、社会等多重因素制约,贫困问题突出,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记者日前在凉山州调研发现,随着近年来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在助学贷款等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正一改失学、辍学困境,成为凉山有知识有文化的新一代年轻人。
“如果没有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助学贷款,我们四兄妹会有人不得不辍学。”二姐吉克阿呷莫说,家里年收入不到两万元,靠种植玉米、荞麦,养殖牛、羊等维持生计。但这样的收入供4个孩子上大学很难。
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凉山州签订合作协议,对凉山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贷款10.1亿元。
目前,四兄妹已累计贷款近8万元,顺利获得入学的经济保障。今年,大哥吉克依果已顺利毕业,进入银行工作。吉克阿呷莫和弟弟妹妹也于2018年、2019年陆续考入大学。
“助学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4个人都圆了大学梦。我每年贷款8000元,扣除学费4100元、住宿费800元,剩下的钱用于生活。”吉克阿呷莫说,未来自己准备考研究生,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或像哥哥一样进入银行工作。
在凉山州,像吉克阿呷莫四兄妹一样获得国开行助学贷款的学生共有6.7万人。大山里经济困难的学生正通过这一政策助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而在全国范围内,截至8月底,国开行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957亿元,惠及学生1333万人,今年预计还将为超过400万名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支持。
“我不光依靠助学贷款上了大学,今年5月还从村里搬到了县城的大房子里。”阿由布哈来自昭觉县库依乡,是西昌学院大四学生。和吉克阿呷莫家一样,他和家人也通过凉山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从房屋破旧的村子里搬到了县城居住。
“村里不通公路,以前出门要走路2小时才能到公路坐车。居住环境也很差,在家看书时,书页都是脏的。”阿由布哈说,搬到县城居住后,新房明亮安静,出门就是公路,走路10分钟就有卖东西的地方。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国开行在凉山州支持了昭觉县等6个县共计23.3万人开展易地搬迁,目前已累计发放中长期贷款24.3亿元。
“扶贫先扶智,国开行对凉山州开展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入口至高等教育出口‘全学龄’阶段的教育扶贫。”国开行四川分行副行长肖明政表示。
肖明政介绍,在学前教育方面,国开行发放了23.5亿元贷款支持全州450所乡镇幼儿园及1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建设,项目建成后能解决9万多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及师资来源问题。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赵波介绍,该校于2018年9月开始招生,已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当前在校学生2538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382名。
“这些学生就业后,一方面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带动全家脱贫;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凉山州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水平,从娃娃抓起,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赵波说。
中等教育方面,国开行与凉山州民族中学合作,按照中考成绩,面向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先后设立“高2020届”春晖班、“高2021届”春晖班。按照每人每年8000元的标准,共资助100名学生入学就读。
“我家里很穷,父母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辍学打工,供我和另一个哥哥读书。这每年8000元的资助解决了我读书的后顾之忧。”“高2021届”春晖班学生卢友发说。
其实,这些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是凉山州民族中学里最好的。但三年过去,春晖班学生的成绩在全年级名列前茅。今年,“高2020届”春晖班在高考中取得12人上一本线、24人上二本线的好成绩,平均分498分。
“父母支持我们读到高中很不容易。我们都是从贫困的地方来,读书就是我们的出路。我们必须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说到这里,“高2021届”春晖班学生阿合以则哽咽了。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